劉闊和韓生精神倍增,能拜在張小神仙門下,那以后還不得起飛嘍啊!
張小乙是誰,那可是杭州城里有名的張小神仙,據說是真武帝君坐下仙童。
能成為神仙的徒弟,那以后我不也就是神仙了嘛。
哈哈哈哈哈……
兩個人從真武觀出來,哥倆走在大街上,一人手里拿著一桿筆和一只本,以及張小神仙慷慨給的每人十兩銀子活動經費,準備踏上煉心之路。
他們倆需要在年底之前,做齊一百件好事兒。每做一件好事兒,他們就要在各自的本子上記錄一件,然后還要讓被幫助者或者目擊群眾在做的好事事件后面寫下名字,以作證明。
從真武觀出來以后,劉闊都已經迫不及待了。
我要做好事我要做善事,我要當神仙!
他對韓生說:“生子,咱倆分頭去做好事兒,大年三十咱們還在這里集合,到時候咱們誰先回來誰做大師兄,你看怎么樣。”
“行,行吧。那我們大年三十見。”
“好,你往東,我往西,大年三十我在這等你。”
劉闊是胸有成竹,因為論聰明才智,他自認為甩韓生好幾條街。
就算通過考核也是他先通過,大師兄的位置早已是他囊中之物。
“行,那你路上小心一點。”韓生有些依依不舍。
哥倆兒分道揚鑣,一個奔東走,一個奔西去。
韓生和劉闊今年都是十七歲,兩人早年也是苦命的孩子,家里都不富裕。
劉闊還好,至少他是杭州城本地人,家里住在城邊上。父母走的早,從小是由他叔叔拉扯大的。
叔叔家里孩子多,也有好幾口子人需要養活,俗話說“半大小子吃死老子”,一直到劉闊十四那年,叔叔家里實在養不起了,就把他送到真武觀里當了道士。
韓生比他還慘,他不是杭州本地人士,他是山東人。
早些年山東府鬧災,韓生是逃難來的杭州。從山東出來的時候還父母雙全,爺奶健在。等到了杭州,就只剩下韓生一個人了。
逃難的人,哪有什么吃的,一路乞討。可討飯又能討到多少呢,吃了上頓沒下頓,可能今天還能對付吃一口,過兩天連飯都吃不上,只能餓肚子,能討到的是食物也是緊著孩子先吃。
韓生的爺爺奶奶是先倒下的,老兩口歲數大了,跟兒子說:“我們活還能活幾天,本來討的糧食就不多,一家五口連打牙祭都算不上。五個人挨餓還不如三個人吃飽。”
為了兒子和孫子能多吃一口,老兩口倒下了。
把老兩口草草埋了以后,韓生的父母也快走不動了。逃難的人又何止他們一家,遭了災鬧了難,都知道往南方跑,都知道奔京城逃。
逃荒的隊伍越來越大,人越聚越多,能討到的飯也就越來越少了。
老韓家就這么一個獨苗苗,哪有父母不疼兒女的,但凡有一口吃的也要先緊著兒子。
還沒到南京城,老韓兩口子也倒下了。
自此,老韓一家子就只剩下韓生一個人。小孩兒那年是十一歲,孤苦伶仃的跟著逃荒的隊伍麻木的向前走著,他也不知道他要走到哪,更不知道目的地在哪。
他們這個隊伍里有個青壯,平時腦袋也比較靈。快到南京城的時候他提議:南京城這會兒也人滿為患了,整個城里都是逃難的,他們就算進去了也是沒活路,倒不如繼續往南走,去杭州。都說杭州是魚米之鄉,到了杭州估計能有口吃的。
韓生又能如何,他也是靠著別人活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