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人又轉戰杭州,等到了杭州城,逃難的人也不少。又不是沒有聰明人,跟他們想法一樣的多了去了。
走是不可能再走了,韓生也就留在了杭州城,成了城里的小叫花子,以討飯為生。
討飯討了四年半,一直到他十五歲,也就是去年。他討飯討到了三清觀門口,被門口賣單兒的劉太真看中,小伙子長得不賴,面相挺好,也搭上他心情好,發善心。就收了徒弟,韓生也就留在三清觀做了道士。
這年頭,出家的和尚道士沒幾個跟李修緣似的,家里家財萬貫還要一門心思出家的。從小出家的,一般都是家里實在養不起,或者家里有錢,但家里信這個,讓孩子做一個跳墻和尚或者跳墻道士。
能挑門徒的哪個不是修仙圣地,比如龍虎山茅山韜光寺少林寺之類的修行之地,人家挑徒弟看得是根骨。
出家之后,韓生和劉闊最好。兩個人邊邊大,又都跟著劉太真,能玩到一塊去。
劉闊是從小在杭州城長大,雖說家窮,父母死的早,跟著叔叔長起來。但是也奠定了他皮實的性格,年少時也跟著街邊上的混混胡跑胡鬧過。
韓生經歷過喪父喪母,世態炎涼,所以性格方面比較內向。
他們倆跳槽也是劉闊的想法,自從劉太真被拉下“神壇”,劉闊就知道三清觀注定要完,所以他就攛掇韓生一塊走。
韓生性格內向,又沒什么主見,再加上平時他有啥都聽劉闊的,所以也就跟著他出來。
出了三清觀,劉闊就想著,去哪呢?
思來想去,當和尚是不可能當和尚的,當和尚娶不了媳婦,還是當道士吧。
現如今杭州城的道觀,有一個算一個,哪家敢說有真武觀紅火。
所以今天早上,劉闊才帶著韓生來到了真武觀,進門磕頭就拜師,讓張小神仙瞧一瞧他們的決心。
沒成想,這位張小神仙并沒有第一時間收下他們,而是讓他們出去做好人好事兒,還要考驗一番。
知道他們倆兜比臉都干凈,所以給了他們每個人十兩銀子。
當前的購買力,尋常人家一年吃飽穿暖的花銷也就十兩,如今都快十月份了,離年底滿打滿算不過三個多月,十兩銀子足夠他們到年底之前的吃穿住行。
倆人分開以后,韓生一直往東走。他是個沒主見的人,雖嘗盡人間冷暖,卻看不透世態炎涼。
他總覺得離開給他飯吃,養了他一年多的劉太真師父,這事兒做的很不地道。
從出來時候就想這件事兒,雖然劉太真是個騙子,這些年騙了不少錢,為人也勢利。但要是沒有他,韓生真不知道他自己現如今是死是活。
雖然從小沒上過學,沒念過書,唯一認識的那幾十個字還是在三清觀學來的,但他深知救命之恩大于天的道理。
韓生一邊走一邊琢磨,就琢磨著離開三清觀真的好嗎,我走了以后師父的日子會不會不好過?
不知不覺間,他又莫名其妙的回到了三清觀門前。
對于韓生來說,除了三清觀他也不知道能去哪。
我就這么不聲不響的離開了,師父會很傷心吧。
心里的愧疚越發嚴重。
韓生站在大門前,進也不是退也不是。
思索良久,他還是邁進了三清觀的大門。
此時的劉太真還在一門心思的跪舔李修緣,滿臉微笑,對李修緣叫著爸爸。一門心思的想要在李修緣身上繼承他那招“大搬運”。
只不過這幾天李修緣花錢花的太狠了,一頓吃拿卡要,劉太真的那點家底全進了李修緣的肚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