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黨郡,洛陽以北五百里。
短短三日間,李閥聚兵四十萬,浩浩蕩蕩地南下,到瓦崗與李世民和李靖匯合。
兩軍聚集,外加李建成、李孝恭等從其他各地趕來的散兵,還有一些從其他地方趕來,準備回朝勤王的援軍,也被李淵收入麾下,加起來一共百萬大軍,聲勢浩大。
此時,百萬大軍駐扎于上黨郡外,唐國公李淵親任主帥,以李靖為先鋒,劍指洛陽。
…
夜,月明星稀。
上黨郡,郡守府中。
李淵一席紅色甲胄,雖年過半旬,卻老當益壯,虎目生光,端坐主位。
在他下首兩邊,一道道英姿勃發,氣勢不凡的身影巍然坐立。
為首的正是長子李建成,和次子李世民二人。
李建成旁邊,是李孝恭、長孫無忌、柴紹等人。
先鋒大將李靖和侯君集、梁師泰、尉遲恭、房玄齡、杜如晦等人,則聚在李世民旁邊。
派系分明!
此外,后方還有最近方才收服的徐茂公、程咬金、單雄信、秦瓊、羅成、翟讓等瓦崗的人,英杰成群。
李淵笑容滿面,望著府中諸多豪杰,一時間雄心萬丈,起身道:“我李閥臨危受命,此次南下,救這將傾大隋于水火之中,卻不料聚集各路英豪,與李淵共謀大事,本帥榮幸之至,請諸位與本帥,共飲此杯!”
“多謝元帥厚愛!”
“元帥言重了,吾等惶恐!”
“吾等必誓死效忠!”
眾人紛紛起身舉杯,面帶笑意。
喝完杯中酒,李淵擺手道:“諸位請坐!”
眾人依次落座。
李淵看著眾人,面容微肅,道:“如今大隋江山,搖搖欲墜,西有大秦,如日方升,威勢驚天,短短一月時間,連破蒲州、河東等地,如今,已攻至孟津。”
“三日前,秦軍攻城,靠山王楊林得高人相助,雖暫時守住孟津,但秦軍兇猛,不容小覷!”
“今日,靠山王楊林聚兵六十萬,主動出擊,與秦軍于劍南道外展開決戰,勝負未知,但本帥已派人前往打探,最多明日即可傳回消息!”
“不過三日前攻孟津失敗后,秦軍僅剩十五萬大軍,三日時間,從咸陽調兵遠遠來不及!”
“所以依本帥之見,此戰靠山王的贏面很大,但自身亦是損傷慘重,待秦軍援兵抵達,恐怕會再度卷土攻孟津!”
“此刻孟津危在旦夕,本帥決定明日便啟程,先趕往孟津,助靠山王守城退敵,保我大隋江山!”
因此刻府內仍有不少忠隋義士,因此李淵并未直言內心想法,而是依舊以隋臣自稱。
說罷,他便是看向眾人,微微擺手,道:“諸位有何想法,皆可言來!”
聞言,眾人面面相覷,低聲議論紛紛。
突然,這時,一黑袍文士起身拱手,道:“元帥此言,在下倒是有不同的看法!”
場內頓時一靜。
眾人皆是看向這黑袍文士,目光閃爍。
李淵也看向他,眼眸微瞇,道:“不知這位是?”
黑袍文士面色平靜,拱手道:“在下徐世績,字茂公,區區賤名,不足掛齒。”
李淵眉頭一挑,“原來是瓦崗軍師!本帥之言,你有何想法?”
徐茂公微微一禮,道:“元帥覺得,今日劍南道外一戰,靠山王能擊退秦軍,在下卻以為,此戰靠山王必敗!”
“哦?”
李淵眉頭一皺,道:“為何如此武斷?”
徐茂公道:“元帥也說了,三日前攻孟津失利后,秦軍只是退守劍南道外,并未撤軍,那就說明,秦軍并不懼孟津內的六十萬大軍!”
“三日前秦軍雖敗,但實際上卻沒有太大的損失,據在下所知,三日前孟津一戰,秦軍傷亡不過七萬左右,卻斬殺了靠山王二十萬大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