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也一樣啊,小米要做的是整個家所有電器的智能整合,可不單單只是一個手機,還有廣告,還有金融。
所以看到這里就知道了,小米既然是經營人的數據的,賣硬件只是一種拿用戶的手段。
另外回到手機行業,單單說手機行業,可能很多人認為小米的主打產品是小米數字系列,其實并不是。
小米從成立起初,目標市場就是低端市場。
小米76.7%的手機銷售,來自于千元以內的手機。
小米最初去做手機的時候,市面上的智能機很貴很貴,像三星HTC等,都是四五千的價格。
所以小米切了一千五到兩千元的這個空檔,推出了旗艦配置的手機,一下子引發了所有人的關注。
但是有個問題,你會發現你買不到。
因為大家都覺得小米這個牌子的手機好啊,但就是買不到。
而接下來小米做的事情,不是去擴大小米123456的產能,而是直接推出紅米手機,去殺低端市場,不到半年的時間,華國的山寨機全部被打死,這才是小米從一開始想要的市場。
別看小米作為一個互聯網公司,但它靠著人的行為數據,有別的可以盈利的地方,硬件只是拿用戶的手段,不需要盈利,做到收支平衡就可以了。
最重要的是小米互聯網銷售的手段,不需要渠道商,傳統手機行業有高達三到五成的成本是給了中間渠道商,而沒有中間商賺差價的小米,性價比當然高了。
所以這也是小米手機在線下非常不受歡迎的原因。導購小妹一股勁的推薦oppo、vivo之類的你們以為是愛嗎?
不是,是因為推薦oppo、vivo這些手機她們有錢賺,比如一臺手機賺三百。
推薦小米的話,只能賺到一百,還要被人吐槽——你們這些奸商,我網上買才兩千,你們居然要賣我兩千多?所以這種事情,換你你干啊?
做個簡單的對比,華為就是一個制造商。
它的盈利思路是這樣的——通過提高品牌價值,來獲取更高的溢價,從而取得更高的收入。
所以強調性價比是自己找屎。
因此任正非才會一而再的強調,華為一定要有利潤思維。
華為和小米,表面上的業務都是賣手機的,好像是一樣的,但是實質上,它們兩個公司完全不是一回事,一個互聯網公司,經營人的數據,一個制造商,經營產品。
綜上,你就會明白小米為什么可以做性價比,也只有小米可以去做性價比了。
同一時間,華為的任正非,蘋果的庫克總裁,oppo的陳明永,vivo的沈煒……都是面色難看,緊皺眉頭的看著已經直播結束的小米直播間。
雷布斯的新產品……
要逆天了。
他們都能夠感覺到,手機界真的要變天了。
PS:現在的工作,大概每天四更是極限保底了。如果有多余的章節,就當做補更了。<!--o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