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一點就是智能生態了,這其實是小米最直接的優勢:手機手環—車—智能家居的閉環。
然而這一點卻是其他車企在智能化的趨勢下,勞心費力深耕的一環。
有人說小米是家互聯網公司,有人說小米是科技公司,也有人說小米是手機公司等等。但實際上,小米還有個“媒體公司”的屬性。
在2014年的時間,小米聯合創始人黎萬強在“媒體訓練營2014年夏季峰會”上做了一個“每個公司都是自媒體,企業營銷不做廣告做內容”的專題演講。
這也是小米一直在堅持做的事情。
一方面,小米自己本身就投資了幾家媒體公司,從投資**網到驅動之家再到ZEALER,小米一直都在不斷布局自己的媒體帝國版圖,不斷地為自己獲取更多的話語權。
一方面,小米滲透在各種媒介平臺,在論壇、微博、微信、空間和貼吧都組建了相應的運營團隊,運營團隊有將近七十人,真正在做內容的是百分之二十左右,百分之八十都是做客服。
另一方面,小米在做用戶運營時,他們充分挖掘挖掘用戶價值,培養員工粉絲屬性,粉絲做員工,小米也很會做內容,講故事,上熱搜。
現在雷布斯好好的打磨小米智能電動汽車自然也是希望能夠一出山就能夠大賣,畢竟,如果不是為了開辟新的行業,雷布斯沒有必要去親自帶隊。
現在的小米智能電動汽車主要就是智能程度一定要領先市面,所以對于葉新晨這邊的一環,雷布斯自然也是相當重視的。
畢竟只有科技形象,容易讓消費者相信小米的科技力量,而且也留下了高性價比的深度認知,那么到時候小米智能電動汽車一出山,那可不就是也是香餑餑嗎?
“不過你這智能方面的程序需求倒是夾雜的挺多的啊。”葉新晨看了看,只是粗略的看了幾眼,就知道了雷布斯的想法。
雷布斯也是看著葉新晨,先將筆記本打開,然后笑著說道,“那也倒不至于,不過比起一般的汽車廠商,我們小米汽車要想成功,那么夾雜更多的程序,那是肯定要做的,不然的話,我們沒有足夠的優勢。只是光靠性價比的話,那么我也不賺錢。”
畢竟,小米一切服務的還是會員,主要還是依靠互聯網的程序賺錢,硬件可以不賺錢,但是互聯網程序方面一定要賺錢,因為那才是小米的根基所在。
葉新晨只是點了點頭,也是明白雷布斯的做法,“那我可得好好的看看了。”
“合著你一開始就沒有打算好好看啊?”雷布斯笑罵著。
葉新晨也是露出了一抹微笑,“那可真的是太冤枉了,只是言語上的不準確用詞,竟然被你抓住了。”
“好好看看吧,最主要的是這些程序能帶得動嗎?”雷布斯說起正事時也是不笑了,表情很是嚴肅,一臉正經的表情讓人覺得這就是一家老總的風范。
葉新晨皺了皺眉頭,“你不說我也忘了,車載智能的確也是需要考慮能不能帶動的問題。”
畢竟,有些程序是需要聯網的,車載的話那就用不的,不然的話,車載都能夠登錄QQ微信啥的,那豈不是要上天了?
可惜目前是不可能的,至于以后有沒有人那么無聊的去開發,去研發,那就不得令人而知了。
反正雷布斯沒打算那么做,葉新晨也沒有打算那么傻的去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