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董卓說得冠冕堂皇,讓一些人對他升起了一絲好感。這樣的人認為,董卓分明是為江山社稷寧可可背負罵名的大忠臣。
他們認為那些反對的不過是助紂為虐的愚忠文人窮儒而已。
還有一些人是認為陳留王更適合帝位的大臣,所以他們不反對。
而部分官員則是更加懾于董卓的淫威,對他獨斷專行、隨心所欲的行為敢怒不敢言。
董卓冷冷一笑,雙手一揮,叱左右去攙扶少帝下殿,解其璽綬,向北面的劉協長跪,稱臣聽命。
又呼太后去服候敕,褪去太后服飾,就不在為太后。
何太后是劉辨冊封的太后,新皇登基,她得等待新皇冊封。
少帝劉辨與何太后此時都號哭不止,群臣無不神色悲慘。
見到這一幕的尚書盧植怒發沖冠,雖然他心中也對陳留王有一絲好感,但是卻是忠烈之人。
于是立馬出列,對董卓質問道:“少帝并未犯大的過錯,怎能說廢就廢?怎能因你喜怒而行事?”
“怎么?你也要反對?”
董卓大怒,他對這一直與他過不去的老家伙早就不滿。
“來人,拖出去,斬!”
頓時,武士入殿,氣勢洶洶準備將其拖出斬首,盧植面不改色。
盧植乃一代大儒,曾與馬日磾、蔡邕等一起在東觀校勘儒學經典書籍,并參與續寫《漢記》。
他對個人的得失與生命計較不多,自然不懼。
但董卓見他這般神色,更恨,他想殺雞儆猴,殺意大起。
大儒蔡邕與盧植關系極好,此時他急忙出列,極力勸阻。
大聲道:“盧尚書在士族聲望極高,殺不得啊!”
董卓此人沒有文化,對于蔡邕這樣的大儒實際上非常的敬佩。
人人皆知盧植博古通今,性格剛毅,有高尚品德,常有匡扶社稷,救濟世人的志向。
是為天下讀書人的楷模。
董卓也知道,如果殺了盧植,定然會引起天下讀書人不滿。
盧植這才免于一死。
準備命人將盧植收押,但是又有人勸慰,武士才放開了盧植。
螻蟻尚且貪生,盧植躲過了一劫,自知無力回天,劉辨也不值得他以死明志,倒是沒有再固執。
就連尚書盧植都險些被殺,再也沒沒有人敢反對董卓,已經無人再敢當面提出反對了。
此時,洛陽城一家酒肆中,典韋與劉邪對飲,不時的看向皇宮。
劉邪淡淡道:“成了!”
典韋疑惑的問道:“董卓真那么壞嗎?他既然是見陳留王殿下聰明而選擇立他,而不懼背負罵名,難道他不是忠臣嗎?”
劉邪淡淡一笑,“想太多,他是以個人好惡廢立,不是不忠是什么?而且,董卓此人狼子野心,他露會出獠牙的,你日后便知。”
劉邪看向長空,突然狂飲。
心中想到了一首詞。
“名劍俱壞,英雄安在,繁華幾時相交代?
想興衰,苦為懷;東家方起西家敗,世態有如云變改。
成,也是天地哀;敗,也是天地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