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這句話出自《易經》中的《象傳》,意思天的運動剛強勁健,相應的,君子處事也應像天一樣,自我力求進步,發奮圖強。”
文茂林像是簡短解釋了一下投影布上這句話的意思,然后對著下方學生們問道:“能理解他用這個做題目嗎?”
“能理解。”學生們整齊洪亮地回答道。
老師都說的這么明明白白了,自己作為市一中的學生當然能理解。
蘇夏也是其中之一,他覺得這個考生挺厲害的,居然能跟自己想到一塊兒去。
然而對于這個答案文茂林并不滿意,于是他指著剛剛喊得最響亮的曾鴻問道:“曾鴻同學,你來跟學生們解釋一下用這句話作為標題的好處。”
“第一,作者傳達了一種積極向上的精神,鼓勵災區人民在廢墟上自我奮斗,發憤圖強。”
“第二,作者表達了......”
“第三,作者寄托了......”
曾鴻分析得頭頭是道,蘇夏聽得卻是一臉懵逼,這簡簡單單的一句話能有這么多意思嗎?
在這一刻,他為自己能夠寫下這句話感到自豪,至少跟人家滿分作文同標題了。
文茂林聽完曾鴻的講解,臉上露出了贊許的表情。
“曾鴻同學說的不錯。”
不過隨后他又話鋒一轉,提高音量大聲說道:
“不過這些都不是重點,重點是點題。除了命題作文,作文題目就是一道門。像這位考生就做得很好,閱卷老師一看就知道他課外知識豐富,同時這句話也點明了他這篇作文的中心思想。”
“高考那么多卷子,要想脫穎而出,門面自然很重要,要讓閱卷老師認為自己是在逛故宮,而不是看茅草屋,這就是我要說的第二點,題目要大氣。”
......
光是一個作文題目,雖然文茂林前前后后說了不下五分鐘,但是蘇夏卻沒有一點不耐煩。
這位老師雖然缺心眼,但是本事還是有兩把刷子。
自己當時就是想到這句話就寫了,但是今后的自己知道了為什么要這么寫。
=
瞧見前幾排的學生都聽懂了,文茂林一邊彎腰勾頭用鼠標點擊“下一頁”,一邊問道:“有沒有人愿意朗讀這篇中考滿分作文?”
說到這兒,他又隨口提了一句。
“這篇作文雖然是出自中考,但是放在高考試卷,十之八九也能得滿分。”
聽到班主任這話,劉行簡舉起了手來,他覺得自己很有必要向這種優秀的人看齊。
同時他也發自內心的認為這篇作文很適合自己,跟自己今天在開學典禮上的演講內核差不多。
看到劉行簡都舉了手,文茂林便自然而然地說道:“那就讓劉行簡同學給我們演講一下,大家掌聲歡迎。”
蘇夏一面鼓掌,一面神情古怪的看著前方投影布。
如果沒有記憶沒有出錯的話,這篇作文好像是自己寫的。
聯想到曾鴻和班主任光是一個作文題目就吹噓了半天,他全身的雞皮疙瘩都立了起來。
我當時真的沒有想那么多啊!
都沒時間了,我哪有功夫去想這想那。
再看向蓄勢待發的劉行簡,他忽地很想笑。
“不知道這位小心眼知道這篇作文是我寫的,他還能不能念出來?”
可是沒有如果,劉行簡是越看越覺得這篇滿分作文寫得好,因此也就打起了萬分精神。
吞了一口唾液潤潤嗓子,然后他才大聲朗讀道:“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看見聲情并茂的劉行簡,蘇夏忍不住咳嗽了一聲,然后用力要緊牙齒防止自己笑出聲來。
“......故君子法上天剛健、運轉不息之象,而自強不息,進德修業,永不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