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來說,開發商建造商業街。
一般都是為了給周邊小區做配套設施。
以此來提高周圍的房價。
可以去炒房,但不要去炒鋪,這是投資房產行業的一個共識。
原因就是交易稅。
打一個比方,張三買了一套商鋪,價格是50萬。
十年之后,門面上漲到了300萬。
于是張三想要將這家商鋪進行出售,那么他就需要繳納商鋪升值利潤中的百分之二十的個人所得稅,以及百分之六十的土地增值稅。
也就是說,兩種稅務相加,就是高達百分之八十的稅務。
賣三百萬,需要繳納兩百四十萬。
到手六十萬,刨掉購買價格五十萬,盈利十萬塊。
可能你就要說了,那他這十年出租商鋪也能有不少的盈利吧。
當然,如果進行出租的話,盈利還是有的,但你要考慮另外一個問題。
那就是十年前的五十萬,和現在的六十萬,根本不是一個概念。
而且出租商鋪回籠資金,是一個漫長的時間概念。
根本不符合商人的投資預期。
當然,如果你是拆遷賠的商鋪,那就當我沒說。
提起南湖這條商業街,就不得不提起一個人。
顧遠明!
整個魔都很多商人,都在后世說這個顧遠明是一個憨批。
因為他,給所有魔都的商人們上了一課,課程名叫一手好牌打得稀爛。
沒錯,南湖商業步行街就是顧遠明所投資建造的。
對于這個人,平晟也是聽說過他的事跡。
早些年的時候,顧遠明是一家電子廠的員工,做的都是一些電子設備。
后來因為一次意外,讓他在電子廠門外,救了一位當時比較有名的商人。
商人也比較感恩,給了他一筆錢當他做生意,顧遠明也不負商人眾望,開設了一家小的線束廠。
生產當時需求量比較大的汽車線束。
因為為人講究誠信,再加上商人給他拉來的訂單,線束廠越發強大,短短幾年的時間,他就積累了不少的原始資本。
等到零幾年所有,線束廠生意日漸蕭條,他便在朋友的建議之下,變賣了工廠,改成投資房地產。
第一個項目,也就是聽說了南湖附近要建設地鐵,所以他便投資了這條商業街。
沒想到的是,地鐵沒等來,等來了南湖廣場的免費。
本以為會是一條會下蛋的金母雞,結果誰知道變成了鐵公雞。
毛都不下一個。
不下蛋也就算了,偏偏顧遠明每年還需要花大價錢進行商業街的保養和維護。
所以在2011年的夏天,顧遠明只能以低價,將整條商業街給低價賣掉了。
這筆投資,也讓他虧損了將近一個億的資金。
本來以為是及時止損,沒想到的是,剛賣掉半年。
魔都市就頒布了新的計劃和政策。
鐵公雞,又變成了金母雞。
整個南湖商業步行街的價格又直線上漲了回來。
這個時候,顧遠明這個聰明的一休,干了一件非常離譜的事情。
他居然又花了3億的價格,將南湖商業街買了回來。
沒錯,你沒有聽錯。
前腳5000萬賣掉,后腳3億元購買回來。
而在2012年,商業地產可以說是最輝煌的年代。
這個操作問題也并不大。
可是等到了年底,進入了2013年的時候,這個行業又涼涼了。
基本上所有拿商業地皮進行開發的投資商全都傻眼了。
大家投資商鋪為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