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就是租出去收取租金,然后報障自己有一個長期穩定的投資回報。
結果就像大家喜聞樂見的套路一樣。
今年的豬肉漲價了,一幫人瘋狂的養豬。
第二年,豬肉太多了,就變成了白菜價。
地產也是這個道理,因為大批量的投資商投資商業地產,這就導致了行業產生了泡沫。
商鋪比想租商鋪的人還要多,這種情況下商鋪能好租嗎?
當然,這只是其中的一個原因。
另外一個更為主要的因素。
電商崛起。
伴隨著網購時代的降臨,這件事成為了壓倒商鋪投資行業的最后一根稻草。
本來投資的商鋪就不打算賣掉,準備留著收取租金。
結果,商鋪的人流量被電商分流,所以在一些做生意的人眼中,就不是那么的重要了。
和投資商鋪的人不同,那些投資房產行業的人,則是賺的盆滿缽滿。
同樣的資金,投資房產,三年內實現資產翻三倍都沒有問題。
投資商鋪,三年內回本卻已經是奢望。
講真的,顧遠明的行為,在平晟看來,其實也不能說完全是憨批。
畢竟他不是輸在了眼光上,而是輸給了時代的進步。
沒人想到電子商務崛起會如此的迅猛。
不過這些,都不是平晟在意的。
他在考慮,要不要在顧遠明這里賺上一筆塊錢。
后世的時候,顧遠明花三億買回商鋪后,隨著經濟中心南移,他并沒有虧多少。
只不過,回籠資金的速度比較慢。
自己只要五千萬拿下這塊地,等到半年后,顧遠明自己就會買回去。
3億減掉五千萬,哪怕刨除個人所得稅和土地增值稅。
最終的利潤,也能達到6000萬左右。
怎么算,都算是一筆合格的投資。
而且如果平晟沒有記錯的話,12年的時候,商業地產交易有減稅政策,總稅率能降低到百分之50左右。
這么算起來,就足足有1.2億的利潤。
無論怎么看,都是一筆非常不錯的投資。
至于顧遠明,就算平晟不去和他做這筆生意,他也會找別人做。
所以他也沒有什么心理負擔。
哪怕最后顧遠明沒有買回去,隨著經濟南移,平晟也可以慢慢將自己回籠。
頂多也就是花的時間多一點而已。
打定了主意,平晟便不再猶豫,直接打車回到了家里。
到家的時候,老媽剛好煮好餃子。
一家人直接圍坐在餐桌旁邊,吃起了餃子。
平晟的財運好像不錯,沈麗一共放了六個硬幣,平晟吃出了三個。
吃完飯,洗漱一下,平晟就回到了床上躺著。
打開手機,發現有很多的未讀信息。
白白胖胖充滿希望:
“新年快樂啊,同學。”
“晚飯吃了嗎,今年的晚會挺有意思的。”
“給你發了好幾條信息,你都不回我。”
“同學,你在干嘛呢啊?”
“你是不是在和大校花聊天,沒時間搭理我啊?”
“哼!男人都是大豬蹄子,說的話一點可信度沒有。”
“還跟我說就算有了大校花,還會隨時和我聊天呢。”
“大騙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