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如此,但看完整部通神策,鄧陽心中反倒生出了許多疑惑,但他卻并未多想,直接忽略了后兩篇,專注于第一篇。
在鄧凡看來,這整部通神策,最有價值的就是第一篇的孕鬼篇。
畢竟能夠抵抗法術反噬的修行之法,他年聽都沒聽說過,雖然這篇功法很是邪門,其中很多地方都是語焉不詳,恐怕擁有許多缺陷,但光是這能夠抵抗法術反噬一條,就能夠讓鄧陽忽略那些缺陷。
而想要修行這通神策:孕鬼篇,也有兩種方式,第一就是自身點化身鬼,吞納鬼氣,一點點強化五鬼,這種方式相對溫和,也相對緩慢。
第二種方式,則是收服五行異鬼,煉入五臟,代替身鬼,此種方法風險大,極其容易被五行厲鬼反噬,鳩占鵲巢。
看到這兩種方式,鄧凡想都沒想,就直接選擇了第一種,開玩笑,收服五行異鬼,說是異鬼不如說是厲鬼。
這種命格奇異,生辰各有所屬,再加身死之地份數五行兇地的厲鬼,不僅極為少見,而且兇唳非常,別說是鄧陽,就算是道行高深的道人,遇到了也得雙腿打顫,一個不好就得命喪黃泉。
想要收服這種厲鬼煉入自身五臟,在鄧陽看來,那簡直就是在找死。
就算是第一種方式,那都是兇險異常,畢竟以人身吸納鬼氣,誰知道會有什么后遺癥,一個不好,說不定會化為半人半鬼的存在,那事情可就鬧大發了。
若非是能夠抵抗法術反噬,這通神策:孕鬼篇又言之鑿鑿,打死鄧陽他也不敢如此作死。
......
整部錦書正面記載的是功法,背面記載的則是一篇著作者的生平,或者說是一封絕命書更為準確。
傳承如故,逝者如斯!
道者五通,自幼微貧,先天癆疾纏身,命賤如螻蟻,幸得恩師不棄,得入嶗山門楣,十二學道,役鬼于深山洞天,通陰陽,曉法理。
然先天體弱,窮盡人力,體漸虛,時二十有六,與天爭命,逐行于游方,借己道縱橫神州,集百家所長,一甲子無敵于天地,上邙山,斬鬼王,入闊海、降蛟龍,一時風頭無兩,道名遍傳九州。
借先賢之智,終悟彌補命元之基,納鬼氣,以增陽壽,為天地正道不恥,逐戰于昆侖之巔,遭劫不死,道基破碎,時嘆大道難為,逐隱居深谷,術精而道遠,身鬼反噬,漸入不可逆轉之境。
時運漸去,壽至一百四十九載,自知時無多日,恨也、怨也、憾也...
自入此道,吾既生死自知,然人生于天地,不甘唯二,逆天改命,致使師門蒙羞,有愧恩師,集先賢之智,欲為天地眾生另立新法,然中道崩途,大憾!”
人力有窮盡時,自感命元漸逝,望后輩繼我之志,勿使我道失真,我道艱難,需天地外攝而補,納陰陽,而成己道。
然天道高遠,鬼道狡詐,大道唯爭!萬謹記,‘神道’不可信!
五通絶筆!
......
PS:求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