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385旅的八路軍部隊,小口徑的火炮已經配屬到連排,包括一些主力連的作戰班的話。
那么,鐵三角各團的五零小炮,六零迫擊炮,槍榴彈之類的,完全已經配屬到各班。
另外,一個排甚至還會特別加強一支小炮班。
一個連甚至還會特別配屬一支炮排。
雙方交鋒爆發之后,那炮火的優勢和強度可不是吹的。
這似乎是八路軍部隊的通病,被昔日缺槍少彈的窘境折磨的太狠,但有機會,無不是想盡一切辦法增強火力的強度。
大多都患有火力不足恐懼癥。
盡管支隊長孔捷多次交代,再好的裝備也少不了能夠發揮出這些裝備的優秀的戰士,所以不能本末倒置,既要保證裝備水平的提升,同樣也要把部隊的訓練跟上去。
要保證戰士們拿到這些精良的裝備之后,可以發揮出對應的戰斗力。
否則就像什么呢
就像是白送
大好的槍支炮彈,白白的送給小鬼子。
一場戰斗打下來,甭管多少精良的裝備,全他娘讓鬼子繳獲了。
這簡直就是變相的資敵行為。
但將士們依舊會在合適的程度下,繼續增強各作戰單位的火力密度。
曾經在指揮部商議,如何定下基礎的作戰班的火力配置的時候,甚至有個連長樂呵呵的說道:
“最起碼機槍得有吧,那五零小炮六零迫擊炮也得有,槍榴彈得有,最好還是那種可以連發的槍榴彈發射器,最好還能配上一兩把沖鋒槍。
另外,再有一些半自動的加蘭德步槍,那就差不多了”
最后還是孔捷黑著臉問了一句:“那我問你,咱們一個班有多少人呢”
連長愣了愣,掰了掰手指頭回答道:“一般情況下是12人左右。”
孔捷道:“統共就12人,一挺機槍,就算是再少,你也得配個機槍手、副射手,還有彈藥手吧
一門小炮,裝填手和炮手得有,你最少也得配上兩個人吧
另外,負責槍榴彈的你得有射手和彈藥手,拿著沖鋒槍的,總不能再背個步槍吧
就這么算下來,戰斗一旦打響,一個班可能就一兩個步槍手,其他的不是火炮就是機槍。
咱一支隊就算是家大業大,那也不能這么玩呀,遲早得給玩崩了。
我說你小子咋不建議,干脆一個班12個人,一人抱著一挺機關槍突突得了”
當時的討論帶點玩笑的意味。
但是那位連長對于增強火力的傾向,基本上可以代表全體八路軍將士們的心思。
當然,具體的作戰部隊的火力配置問題,那是非常有講究的,要多種武器配合協同作戰,而不是單一的武器來純粹的提升火力。
真以為一個班抱著12挺輕機槍,戰斗力一下子就升上去了
多的不說,小鬼子帶著制彈筒往死角處一貓,緊接著幾輪炮彈砸下來,一個班12位戰士外加12挺輕機槍,要不了一時片刻就得全部報銷。
所以基礎的作戰班,常規的作戰性能是絕對不可荒廢的。
了不起到一個排或者一個連的時候,可以組建一支火力班,來承擔整個排或者整個連的火力不足問題。
這種協同作戰,多武器、多兵種配合作戰,才是王道。
此時
駐蒙軍的小鬼子們深深地感受到了這支經過特別的火力改造之后的八路軍部隊的強悍。
班排級的交鋒之中,小鬼子幾乎是全程被火力壓制。
這些鐵三角的八路軍的打法,那是相當的簡單粗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