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則槍榴彈招呼,遠則機槍加半自動的步槍,再遠一些則是直接用小炮或者迫擊炮狂轟。
幾番交鋒下來,在大后方指揮作戰的鬼子連隊長川谷一郎,被唬的眼皮子直跳。
川谷倒是還有殺手锏,那是他11聯隊配屬的一支炮兵中隊,有十幾門火炮,包括一些九二式步兵炮,還有四一式山炮。
戰斗打到這一步,對于駐蒙軍的小鬼子們來說,已經頗有些煎熬。
原本對付八路軍部隊,他們這些聯隊編制的作戰部隊,雖然會攜帶一些步兵炮和山炮。
但是一直以來,使用這些較大口徑火炮的機會并不算多。
一來是八路軍部隊一向裝備落后,彈藥稀缺,僅僅是日軍的中隊、小隊級別的作戰單位,利用的一些擲彈筒,就能輕而易舉的將八路軍部隊擊潰。
殺豬焉用宰牛刀。
也就壓根用不上后置的炮兵部隊。
二來,八路軍擅長游擊作戰,利用大山作為遮掩,所處的位置一直飄忽不定。
而鬼子后置的炮兵部隊,那些步兵炮和山炮其實非常適合打的是陣地戰或者是攻城戰一類。
如果真的拿這些較大口徑的火炮,對著那些在山林間快速移動的八路軍的小股部隊炮轟的話。
頗有些拿大炮打蚊子的意思,純粹是浪費炮彈,還不一定能有什么效果。
奈何戰斗打到這一步,在基層的作戰單位上,八路軍完全取得了炮火優勢。
即便是拿大炮打蚊子,日軍也只能這么打。
只能以步兵炮和山炮來爭取炮火優勢,扭轉戰局。
直到
大概黃昏時分。
再有不到30分鐘,天色就會徹底黑定。
這鬼子的炮兵中隊所運輸的步兵炮和四一式山炮,由于炮身的笨重,本身的運輸其實是很有些麻煩的。
往往是由運輸汽車作為運輸工具,將這些拆卸的火炮運輸到指定位置之后。
再由士兵迅速的將這些原本拆卸運輸的炮火,卸下汽車之后重新組裝,構筑火炮陣地。
十幾門火炮在并不算寬敞的山道上排了三四排。
一排排上門的火炮。
步兵炮和山炮由于性能的不同,擺放的位置一前一后,各有分工。
百十號小鬼子正在迅速的忙碌著。
首先選定炮擊位置之后,立刻將拆卸運輸過來的火炮,進行重新的組裝。
就在鬼子炮兵們忙得熱火朝天的時候。
呼啦
原本山道兩側的一片死寂,被這聲音突兀的打破。
緊接著隨著那正在忙碌的一些鬼子炮兵停下手頭動作,駐足遠望,就見那一兩百米外的山坡上的樹枝灌木,傾刻間被壓倒了一片。
還不待小鬼子們意識到究竟發生了什么。
緊接著則是響起的一片喊殺聲。
有小股的八路軍渾身纏著枯枝綠葉,簡直就像是野人一般,從兩側原本枝繁葉茂的密林里,如同猛虎下山般,借助隆起的土坡的地勢,朝著鬼子的炮兵陣地沖殺了過來。
“敵襲敵襲”
正在指揮組裝火炮的鬼子大尉望見這一幕,滿臉駭然之下連忙提醒道。
鬼子炮兵們來不及繼續組裝火炮,就地借助炮身作為掩體,展開進攻。
一連串的反應不可謂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