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映后,24號(周四)、25號(周五)則各補貼2000萬,刺激前期票房的增長,以穩定周末的排片。
《惡棍天使》的預售票價比《老炮兒》低,所以《惡棍天使》的預售票房就比《老炮兒》高。
導致的結果就是《惡棍天使》的首日排片比《老炮兒》要高!
對比起《惡棍天使》的策略,《老炮兒》則顯得有些笨拙。
《老炮兒》在首映禮上,就遍請了淘票票、微影時代和百度糯米的高層參加首映,還買了通稿說【《老炮兒》火熱首映,BAT三巨頭齊聚恭賀】。
簡直是蠢到沒邊兒!
市面上一共就四家平臺你請了三家,誰會記你的好?而且華誼并沒有掏一分錢出來搞票補!
想讓我們白燒錢幫你吸引觀眾?沒門兒!
最終的結果就是,上映首日《惡棍天使》的排片高達43.6%,票房一天就干到了15442萬元。
而《老炮兒》,只拿到了22.5%的排片,票房只有5417萬元。
將將達到《惡棍天使》的零頭。
這就是營銷跟票補玩不溜的后果!
不過因為電影質量的問題,《老炮兒》的評價要比《惡棍天使》高出不少。
后期《惡棍天使》因為口碑崩盤,票房極速滑水。
而《老炮兒》則因為口碑良好,票房堅挺了好久。
憑借口碑的逆襲,《老炮兒》的日票房長期穩定在幾千萬,最終拿下了總票房九億的成績。
而《惡棍天使》卻早早就熄了火,只拿到了六億七千萬的票房。
這種靠著口碑逆襲雖然特別勵志,但很不可取。
如果《老炮兒》能夠在一開始就運用好營銷和票補,票房絕對能破十億!
...
“春節檔是個特別大的盤,所以咱們的手筆還是要大一些。”
光線燕京總部,林遠在會議室里對李曉萍勸說道。
“這個時候也是平臺爭搶用戶的關鍵時期,所以平臺燒起錢來也會更狠得下心。”
“所以,你打算掏出多少錢呢?”
“我建議,咱們拿出8000萬來搞票補,爭取從平臺身上撬一億兩千萬,湊成兩億搞一場大規模、長時間的票補。
春節檔觀眾人數最多的,就是從8號到22號這14天。
從一號開始的預售,咱們投入5000萬,把首映日的預售票價,原價30元的壓低到9.9,原價35元的壓低到14.9,原價40元的壓低到19.9...
至于購買票價在80元以上的用戶,這些人對價格的敏感度不高,在乎的是良好的觀影體驗和影城服務,所以可以只象征性的補貼幾塊錢,讓他們知道有票補這件事就好,不至于覺得我們在差別對待。
8號拿到足夠的排片之后,往后的14天每天投入1000萬,補貼重點地區、重點影院、重點場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