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帶著張飛走了,關羽卻在潘鳳堅持下,留了下來。
虛假的理由:冀州軍需要一位鐵面無私的軍法官,不管找誰,都有可能因為種種原因徇私,或事后被報復。
但關羽不會,他既不是冀州軍將士,又武藝高強,此戰過后不怕被報復。
真實的理由:潘鳳覺得二哥的命格天生克制顏良文丑,留下來或許會有驚喜。
兵臨壺關的第三天,安頓好大軍的潘鳳,開始和郭嘉一起討論攻城之策。
二人一致認為,壺關地勢險峻,直接派兵攻城,與送人頭無異。
而且輸的次數多了,會對大軍士氣造成很大打擊,不利于長久征戰。
哪怕潘鳳有意消耗世家私軍,但還不至于不顧大局,非得讓人白白送死。
死也要死的有價值。
討論過后,郭嘉提出兩策。
其一,遠處佯攻,牽制袁軍精力,安心等待張郃劉備傳來好消息。
待袁紹得知僅剩壺關方寸之地,底下大軍士氣渙散,最終不攻自破。
其二,命人罵陣,激袁紹出城迎戰,正面擊潰對方,甚至抓住機會奪關。
二策并無上下之分,可同時并行。
然而問題來了,袁軍在壺關城墻上,占據地勢之利,弓箭的射程要比冀州軍長許多。
遠攻一個不好,冀州軍的弓箭手就成了對方的活靶子。
不過沒能難到潘鳳。
早在北上抗擊公孫瓚之時,他就運用所學物理知識,設計了幾款投石機。
論殺傷力,投石機相較弓箭刀槍甚遠。
但論威懾力,十張長弓,抵不過一架投石機。
巨大的石塊從天而降,哪怕沒砸中,只是在腳邊砸個坑,也足以讓人心驚膽戰。
運氣好砸死幾個,血肉模糊的慘狀,會讓人心里充滿陰影。
不過投石機的打造和調試,到最終使用,都需要時間。
正好潘鳳不急著攻下壺關,有時間交待虎賁軍士兵打造成品。
等成品打造出來,他自然會讓袁紹好好品嘗一番。
相對耗時耗力的遠攻,第二策引蛇出洞,相對簡單容易一些。
潘鳳直接全軍征召大嗓門的士兵,一旦選中,獎勵十金。
若能成功將袁軍激出壺關,記大功一件。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
潘鳳很快湊齊三十個嗓門超大的士兵。
而后他親自出馬,教這些人怎么去激怒袁紹。
……
豎日,風和日麗。
十名身穿盔甲手持盾牌的冀州軍士兵站成一排,確保自己處在袁軍的射程之外,扯開嗓子喊道:
“袁本初,汝母婢也,麾下兒郎,皆如縮頭烏龜,躲在殼里不敢露頭。”
“顏良文丑兩大草包,可敢出城一戰?”
“鞠義背主之臣,速速打開城門,許你將功折罪。”
罵人的話有很多,但罵袁紹的話,往往一句足夠。
出身一直是袁紹的心病,哪怕過繼之后的他,名義上算袁家的嫡子。
可別人不認啊!
尤其是袁術,從不承認袁紹的身份,經常在外人面前罵他是妾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