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付顏良文丑這種單純的莽夫武將,則不需要這么復雜,只需激將即可。
你倆不是自詡武功高強嗎?
那你倆可敢出來一戰?
一次不行就多喊幾次,說不定能碰到兩人失去耐心的時候。
一旦顏良文丑忍不住出戰,潘鳳會立刻派二哥出馬,關鍵時刻自己也會搭把手,將兩人留下。
上次讓兩人借著夜色跑了,潘鳳還挺失望的。
而對付鞠義這種投降過去的,就想辦法讓他遭遇信任危機。
大家為什么不喜歡叛徒?
還不是因為擔心自己被背叛?
別看袁紹此時重視鞠義,但潘鳳敢篤定,鞠義很難進袁紹的核心圈子。
一旦袁紹對鞠義產生懷疑,那鞠義就離死不遠了。
……
關外,冀州軍的大嗓門認真負責的叫罵。
關內,袁軍自袁紹以下,都暗中憋了口氣。
袁紹掀了三次桌子,大罵潘鳳所為非人。
“豎子、莽夫、混賬,我袁本初終有一日,會將你碎尸萬段,拿去喂狗。”
罵歸罵,但問題終究要解決。
不然放任冀州軍罵下去,麾下大軍的士氣將一落千丈。
于是袁紹召集底下所有人,商議如何處理。
顏良文丑不必說,上來就是請戰,生怕被袁紹當成怯戰之輩。
袁紹想了想,否決了兩人的請戰。
理由很簡單,打不過潘鳳啊。
顏良兩次與潘鳳交戰,兩次重傷垂死。
再來一次,未必再有死里逃生的運氣。
就這么死了,多可惜?
逢紀的建議依然是堅守不出,等冀州軍糧草消耗殆盡,自然會退去。
按照他的說法,來日方長,不必爭一時長短。
鞠義則舊事重提,建議顏良文丑下戰書與潘鳳斗將,將潘鳳引出來,他率領八百先登死士,不惜一切代價,將潘鳳磨死。
袁紹本來偏向逢紀的提議,不與潘鳳正面交戰,暗中壞潘鳳的根基,十年八年之后,再論長短。
可這幾天被罵的慘了,鞠義一說,竟然有所意動。
“鞠將軍有幾成把握能讓潘鳳授首?”
鞠義見袁紹意動,連忙拍著胸脯,傲然道:“末將不敢說有十足把握,但起碼九成九。”
袁紹神色微動,竟然有這么大的把握?
“話不可亂說,鞠將軍可知那潘鳳武藝有多強?”
鞠義擺了擺手,不以為意道:“末將曾和潘鳳一起在韓馥底下共事,他有幾斤幾兩,末將心中有數。”
“別看他如今闖出的名聲不小,但末將想讓他死,依然易如反掌。”
袁紹聞言暗喜,但又不便推翻自己之前決定。
故意問道:“諸位以為如何?”
目光時不時落在逢紀身上,幾乎在暗示逢紀贊同此事。
逢紀只好閉上眼睛,寧可裝傻充愣糊弄過去,也不肯順著袁紹的想法贊同。
倒是辛評,因為之前沒能搶到功勞,這次立刻抓住機會,起身道:“臣認為鞠將軍所言極是,請主公下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