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了,你難道想在系統中找一本《金平梅》出來?”
9527對于鐘成的問題不屑一顧。
“不過,我倒是可以提示你一下,一切與控制有關的東西都可以交給電腦。”
鐘成豁然開朗,他也是鉆進死胡同里了,老想著依靠人來怎么管,電腦程序可是不會受到情緒、身體因素影響的。
他完全可以建立一套在局域網基礎上的信息化管理系統,把機床廠的整個生產物流過程管起來,甚至可以將機床設備也聯入網絡,實現智能化生產。
其實現在紅星公司也有基于局域網的全公司財務系統,雖然僅限于財務管理,但在硬件設施上卻為全面的信息化管理打下了基礎。
他只用了五天時間就結合在網上收集到的資料,編寫了信息化管理系統的草案,并命名為共工制造系統。
共工是華夏傳說中的水神,水利萬物,舒通各方,他希望共工制造系統能夠使生產現場的人、物、設備、信息有機結合起來,如使臂指、萬無一失。
但在這種事上,他有點吃不準,找到了李經理,征求他的意見。
李經理畢竟有了多年的管理經驗,問題是一點就通。
他拍案叫絕,連說給他解決了大問題了。
他其實早就發現了鐘成提到的問題,也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只是一時想不出好的辦法來。
他興奮地補充道:“這系統從生產計劃到質量管理樣樣俱全,那我們還要什么TS16949、ISO9000系列,完全可以融合到這個管理體系中,將來我們在機床業就是老大,我們自己來定標準。”
“咳,你想多了,不過可以慢慢來。”
鐘成大汗,李經理也太敢想了,體系標準的事哪是說換就換的,那是國際通用的問題,沒有全面碾壓各方的實力,想都不要想。
現在不行,但是以后就說不定了。
李經理不以為意,接著又說:“國際上對工業發展的不同階段進行了劃分。按照目前的共識,工業1.0是蒸汽機時代,工業2.0是電氣化時代,工業3.0是信息化時代。”
他頓了頓,“你這個系統如果真的實現了,那就是利用信息化技術促進產業變革,也就是智能化時代。”
“完全可以稱之為工業4.0!”
鐘成:“……”
(PS:工業4.0的概念最早出現在德國,在2013年的漢諾威工業博覽會上才正式推出。)
公司這個時候已經正常上班,第二天李經理就帶著鐘成找到了鄧總。
鐘成的方案引起了鄧總的重視,管理落后的問題不僅機床廠存在,在公司所有生產單位都有。
其實國內大多數企業都存在粗放式管理的問題,這是工業快速發展的后遺癥。
但大家把更多的目光都放到了機床設備這些硬件的提升上了,忽視了這個問題。
鄧總馬上召開了總經理部會議,會議上一致通過,讓鐘成成立專項小組,以機床廠為試點,進行工業4.0,即共工制造體系的實施建設。
萬總感慨道:“年輕人真能想啊,鐘成的腦袋太不一般了!”
誰知萬總的一句戲言,卻流傳開來,“鐘成的腦袋”在紅星公司成了聰慧的代名詞,讓鐘成啼笑皆非。
會后,鄧總交待鐘成,這個項目要抓緊,公司電動轎車項目如果批下來,他會是主力,可能這個項目就要擱置或交給其他人。
畢竟電動轎車項目對紅星公司太重要了。
(PS:下一兩章中涉及到工業4.0實施的專業性東西,但又不能不寫,這對一個國家的工業發展太重要了,是真正走向現代化的基礎,不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跳著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