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過晩飯后,鐘成和葉文欣一起打電話把各個項目小組的組長叫到家里來。
其實就是他團隊的老成員,算是團隊的骨干吧。
現在公司為了獎勵鐘成團隊在可控核聚變項目上的貢獻,給楊希、桂彬、周虎甚至是后來加入的林偉都在臥龍嶺分配了別墅。
加上早已經住到臥龍嶺的趙唯、李梅、劉玉柱和姜言,團隊骨干都住在附近,召集開會很方便。
人到了之后,葉文欣、秦玉文和周虎就忙著給大家泡茶,趙主任也坐到了大廳來旁聽。
鐘成又把下午開會的議題擺了出來。
大家討論了一陣后,都認為技術上的難點不是問題,解決高科技產品帶來的社會問題才是最麻煩的。
劉玉柱說,干脆鐘成把這個問題交給國家去考慮算了。
趙唯反駁道,國家還是一樣要面對這樣的難題,那些工人在工廠里干了一輩子,你讓他們下崗怎么生活?
鐘成心想,老趙這話幾年前就說過了,但當時有道理,現在應該不一樣了。
但哪里不一樣,一時卻沒想明白。
就在大家一籌莫展的時候,鐘父鐘母帶著小鐘心從外面散步回來了。
聽到大家的討論,鐘父隨意說了一句:
“不是每個煉鋼工人都想煉鋼,也不是每一個紡織女工都想紡紗,大多數人都是為了生活!”
鐘母一拉鐘父,責怪道:“老鐘,他們在討論大事,你亂說什么,跟我上樓去看電視!”
小鐘心看到人多熱鬧,不愿意走,鐘母就把小家伙交給趙主任,兩人上樓去了。
但鐘父隨意的一句話卻點醒了眾人。
他們這些人都是搞科研的,其實就是住在象牙塔里的一群人,他們并不真正了解基層勞動者的心態。
鐘父說得非常有道理,99%以上的外賣小哥是不會喜歡風里來雨里去地送外賣的,一個不好還要被差評扣錢。
但凡生活有了保障,他們之中大多數肯定會立即放棄這份工作。
華夏這些年經濟發展太快了,不僅是GDP躍居世界第一,人均GDP也達到了發達國家水平。
(PS:請注意本書為科幻小說,不要套用現實水平!)
國家完全有能力為全民提供基本生活保障和免費醫療,提前實現保障性社會。
在這個大前提下,人們的幸福指數大幅提升,人們的生活沒有了后顧之憂,不再僅僅為了生存而去從事自己根本不喜歡的工作。
大家都能夠按照自己的條件、自己的專長選擇喜歡的工作。
人們以輕松愉悅的心情投入工作,充滿了熱忱和干勁,這也會給社會發展帶來良好的推動,也會給華夏帶來一個嶄新的局面。
當然這其中也必然會存有一些不愿勞動、混吃等死的人。
但在社會輿論之下,在隨后建立的相應措施監督下,這種情況也會逐漸減少。
想通了這一點,鐘成豁然開朗。
他把醞釀已久的關于對未來民航發展的想法對眾人闡述了出來。
他一直想把航空運輸、鐵路運輸及公路運輸中的客運部分先整合起來,形成一種公交車式的運營模式。
他上大學時,每年的春運把他折騰得夠嗆。
當時他的身體狀況又極其不好,每一次的春運擠火車都是一場噩夢般的經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