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兩位領導對鄧林回來沒有意見,鐘成就打電話通知黃主任把鄧林的手續辦理一下,盡早安排他到柴達木去工作。
兩位領導對鐘成的安排都很奇怪,鐘成解釋了一下他的想法,當然還有讓鄧林暫時遠離李梅的心思他沒有說出來。
兩位領導對鐘成的“手段”都贊嘆不已,駕馭人才的功夫,鐘成確實已經可以出師了。
鐘成出來后,又給劉玉柱打了個電話,把鄧林的情況簡單說了一下,讓劉玉柱把鄧林管好。
劉玉柱隨便又匯報了一下西海一期工程的進度,無非是邵總很努力,西北化工很配合,進度很順利之類的。
這些都在鐘成預料之中,紅星重工這些年經歷過那么多大型工程施工,早已經是經驗豐富了。
逐日三期工程最近同樣進展迅速。
但鐘成對青鸞民航飛機工程是否馬上實施有了一點擔心,三個大工程同時實施,會不會人手不足?
畢竟有著經驗豐富的工程實施隊伍人數是有限的。
……
12月12日。
楊希小組很快就完成了大型貨運飛機的設計草案。
這積極性與設計客運飛機時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但他們的設計方案把鐘成嚇了一跳。
他們設計出的是一種最大起飛重量達到1600噸的空中超級巨無霸。
而現在世界上最大的運輸機,最大起飛重量也只有640噸,就是前蘇聯的安-225運輸機,目前全世界僅存一架。
如果再對比最大載重數據,差距就更明顯了。
楊希他們的貨運飛機自重僅100噸,最大載重量達到1500噸。
而安-225自重300多噸,最大載重量不到300噸。
鐘成對此非常好奇,按道理差別不應該這么大。
楊希讓羅娜來解釋,說是羅娜的“怪”點子。
羅娜得意地說,他們的貨運飛機根本就沒有笨重的貨艙,是與自帶動力系統的專用集裝箱貨柜組合來使用的。
貨運飛機本身并沒有超大的載重能力,但集裝箱貨柜底部安裝了上百個小型祝融電推,只需要貨運飛機把貨柜抓起,利用強大的推動力,把貨柜送達指定地點。
這樣的設計,連機場都不用了,只需要貨柜裝卸場所,而且可以實現企業之間門對門式的快遞服務。
貨運飛機一次可以抓起15個100噸的集裝箱貨柜,所以起飛最大重量達到了1500噸。
當然一次也可以運送幾個集裝箱貨柜,對運輸成本沒有多大的影響,很是靈活。
因為飛機與貨柜是一體的,貨柜的造價還不低,所以在他們的計劃中,這個航空貨運系統也必須是統一管理的。
最好都交給未來的國營航空運輸管理公司,讓他們把客運和貨運一起管完。
羅娜的介紹讓鐘成嘆為觀止,這種貨運方式就是在科幻作品中都沒有見過,不過好像確實有可行性。
也是可控核聚變發電實現了,要是以前,這用電量就要讓他們望洋興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