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村在何許,漫潭最深處,不問打漁人,沿麓踏花去。”古今之江村,歷朝有圖,譽名海之內外。考古相傳,領潁川世第之意,惟我季一公由江西贛江鄱陽湖畔,取獵江村堡址于瀟水岸畔,故名江村。山青水秀,虎躍龍蟠,勝地也。
這段文字記載于《陳氏族譜》當中,文中所提到的江村正是陳萱萱所生活的小鎮。
不熟悉江村這個地方的人,一聽到江村這個名字總以為那是一個村,其實它是一個鎮。其實江村還有個村,叫“江村村”,但如果人們說“江村”,那一定指江村鎮,因為人們用“老江村”來指“江村村”,用來區分江村鎮。老江村,它是江村這個鎮的最初的發源地。
江村這個地方的由來,與陳氏家族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根據陳氏族譜記載,陳氏始祖季一公來到江村打獵,發現江村這個所在。而后的人生里,因為某種原因便將族人從江西遷徙而來,也就是在最初的老江村的位置。后來陳氏家族人丁興旺,老江村住不下,一部分陳氏家族族人也就遷到金灘村和五里村兩處。所以,如今的老江村,金灘村、五里村有許多姓陳的人。
陳萱萱在很小的時候一直糾結,為什么家里的族譜要稱“陳氏家族”,而不是“陳姓家族”,直到長大后,學習了一些歷史知識才知道這其中蘊含著母系血緣與父系血緣的關系。早在西周以前,人們就用“姓”來代表母系血緣關系,用“氏”來代表父系血緣關系。“姓”的字形拆開是“女”“生”,連起來就是“女人生的”,用它來代表母系血緣十分合理。陳家是根據父系血緣宗親來算的,所以陳家的族譜封面上印的是《陳氏族譜》。
關于陳家祖先的來歷,陳萱萱不是很清楚。修著族譜的前輩有先見之明,在族譜中記載了這樣一段文字:
混沌初開,乾坤始奠,遠古至今,陳姓乃漢之大姓。周朝武王,媯滿封于陳,自立胡公,媯滿后裔軫相楚,封潁川侯,徒潁川號姓陳,媯滿乃陳之鼻祖也。
……
諒于鄱陽湖與朱元璋決戰,潰于湖中,諒與族人兵將逃之,隱居八方。此乃吾始祖季一公之由來矣。
至此,方知陳氏始祖季一公是陳友諒的族人或兵將,陳友諒戰敗之后,他的族人和兵將為了躲避朝廷追殺,四處隱居,其中就包括陳家的祖先季一公。祖先看中了江村這處未經開發的山清水秀之地,于是帶領家屬從此隱居于此。
陳萱萱猜想,始祖季一公或許很早就見過了江村這塊地方,因為族譜中有文字記載:惟我季一公由江西贛江鄱陽湖畔,取獵江村堡址于瀟水岸畔,故名江村。如果陳萱萱對“取獵”的含義沒有理解錯的話,那就是始祖季一公是在打獵的時候來到江村這里。那時的季一公或許在陳友諒手下當兵,又或許是一名出色的小部將,總之他見識過這里的山清水秀,所以當陳友諒兵敗,年輕的季一公不得不帶領家屬躲避追捕時,他想到了江村這個所在。于是帶領一家人到江村避難,從此在江村這個地方開枝散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