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的事情就有這么巧。
在陳萱萱還在讀高中的時候,有一次回到村里,聽到村民們圍在一起議論,說上流江村翻了一個船,船上十六個人都淹死了。不得了!等打撈出來一看,和麻拐(青蛙)一樣,一串一串的,這個人的手抓著那個人的腳,挷都挷不開。
那時候陳萱萱還不信,覺得是假的,怎么可能死那么多人,肯定是謠言。但大家都這么說,還說得很真,而且那個村就離陳萱萱她們村不遠。陳萱萱問:“一船人就沒有一個會游水的嗎?就都淹死了?!”
村民們說:“浸到水的人,旁邊有什么就抓什么,曉得游水有什么用?給別人抓都抓死了!就像螃海(螃蟹)一樣,哪個往簍子外面跑,就要給別的螃海拉下來。”陳萱萱聯想起他們說得那句打撈出來一串一串的,挷都挷不開。覺得十分害怕,心里瘆得慌,就趕緊跑開,不聽了。
但從那之后,鎮上對船只的管控就變得格外嚴,碼頭上經常有人巡邏,而且從那以后漁船不準再載客,客船也必須配備救生衣,核載多少人就配多少個。
時隔多年,陳萱萱都已經快要忘記了這件事,卻不曾想到十年前那次溺水事故受難者的孤兒就在126班。
當年遇難的十六個人里面就有艾玲雯的父母,當時的艾玲雯才三歲。她的爺爺奶奶不知何故也去世得早,至于是不是那次溺水事故中喪生的,陳萱萱不得而知。但年僅三歲的艾玲雯和十幾歲大的哥哥成了孤兒,從此跟著伯伯寄人籬下過生活。
她哥哥很了不起,努力讀書考上了大學,靠自己勤工儉學給自己交了學費和生活費,聽說有時還會給妹妹艾玲雯買鞋子和衣服。
但這個妹妹呢,興許是后天沒有受到好的照顧和引導,就變得有些呆呆傻傻。她伯伯家里也并不富裕,家里也有好幾個小孩子要養,對兄弟留下的孤兒,又不能不養,不然村里的唾沫能淹死人。一個爹媽不在無依無靠的孩子,在別人家寄人籬下,總是有些討嫌。
艾玲雯經常幫伯伯上山下地干些粗活、累活,像掃地、倒垃圾什么的根本不算,她挑過尿桶,砍過柴,喂過豬,任勞任怨,從不敢偷懶。可畢竟不是她自己的家,表現好是應該的,表現不好或伯伯心情不好,就要遭受各種冷眼和挖苦。政府每年的補貼,伯伯也總是在她面前說少,可她有什么辦法,她還是個孩子,她需要一個地方容身。至于過得好不好,對她而言,那已經是奢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