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肥這條路上,陳萱萱走了太多太多彎路、她試過七日瘦身湯,試過三天不吃飯只吃蘋果,試過一天斷食療法,試過不吃晚飯,試過節食……這些百害而無一益的做法,除了搞垮她的身體外,沒有起到任何作用。
她還試過接連一個學期吃素,結果就是回到家里的時候,忍不住吃了很多肉,吃到嘴里的肉真香,吃到撐都停不下來。當天她就發起了“肉痧”,發肉痧原本只存在于貧窮年代,過去的人生活條件差,一年到頭只有過年那天有肉吃,平時消化慣了蔬菜的腸胃,一下沾了油葷,有的人就受不了,上吐下瀉,身體出現種種不適癥狀。而她便是這樣。
她在暴飲暴食之后,通常是餓自己兩天以達到某種心理上的平衡。就這樣她在“過度節食→暴飲暴食→新一輪的節食→新一輪的暴飲暴食”中,無休止地循環。
最可怕的是,她的胃在這個過程中被嚴重摧毀,無論吃下多少食物,它都感知不到飽,無論隔多久沒進食,也都發出不了餓的信號。
就這樣,她掙扎了很多年。她生活的中心就是減肥,可現實卻是越減越肥,因為減肥的失敗,導致她覺得自己是個Loser,是個失敗者。她沒有心思學習,沒有心思發展興趣愛好,沒有心思提升自己,沒有心思和朋友好好相處,她活得一點都不快樂,每天都陰郁自閉、敏感自卑,絲毫感受不到身邊美好的事物。
直到有一天,她獨自走在大學里兩邊種滿樟樹的路上,那是五月初,天氣正在回暖,溫暖的風吹著樟樹葉子忽忽地落,空氣里彌漫著輕松和自由的氣息。那一刻,她感受到了季節的變化,這是一種久違的感覺,是她多年不曾感受到的感覺。原來,天地是這么美好,而她居然每天都不快樂。
那一刻,她決定放過自己,無論自己多胖,她都不再責怪自己,而是全然地接納自己。
也就是從那一天開始,她的生活起了變化。
以前她為了減肥,規定自己這不許吃,那不許吃,還特意列出了一張清單,“不準碰的十大食物”。可人吶,真是奇怪,越是禁止,就越是想吃。那張清單通常只堅持不到幾天,就會被全盤否決。原因只是因為觸碰碰了其中一條禁令,例如,不小心吃下一口油炸食品,索性就把所有不能吃的吃個遍。這是完美主義的誤區和陷阱,她太想讓自己做得好,以至于讓自己做得不好。
從放棄減肥那一天起,她開始回歸正常飲食,回歸到正常人的生活。好好吃一日三餐,想吃什么就吃,不要責怪自己嘴饞。
就這樣一年之后,她奇跡般地瘦了十五斤。期間沒有試過任何減肥方式,只是正常吃飯。慢慢地,她開始學習新事物,生活越來越趨于正軌,開始專心看書考證,開始和朋友好好相處。之間因為減肥,耽誤了太多成長,如今終于回歸正軌。
多年以后,在一次瀏覽網頁中,她無意看到美國的“明尼蘇達饑餓實驗”,才意識到過度節食對一個人的摧殘是如此之大。
1944年,為了應對二戰之后歐洲出現的食物匱乏問題,美國著名營養學家AncelKeysa博士說服美國國防部進行人類歷史上第一次,也是僅有的一次試驗——明尼蘇達饑餓試驗(MinnesotaStarvationExperiment),之所以類似試驗不可能會有第二次,因為后來試驗結果極為殘忍,嚴重違背人類倫理。Keys博士進行的明尼蘇達饑餓試驗饑餓其目的很明確,就是通過強制行為,觀察節食減肥的身體與心理變化。Keys博士在軍方支持下,以頗有情懷的“為了孩子們吃飽,我們來挨餓”為海報,招募了400名志愿者中,最終從中選擇了36名身體健康,意志頑強的年輕男性進行為期一年的試驗。
饑餓試驗開始不久,所有志愿者都出現力量下降和精神萎靡的現象。志愿者們的反應變遲鈍,警覺性降低,無法專注思考事情。而且試驗人員通過測量發現志愿者的基礎代謝率平均降低了40%以上。
在情緒和性格方面,Keys博士已經考慮到饑餓試驗是對心理承受能力和意志的極大考驗,所以在志愿者選拔方面非常嚴格,被選上的人心理狀態普遍好于普通人,但是試驗中即使這些心理完全健康的人也開始出現心理問題。多數志愿者在饑餓試驗開始后不久就發生抑郁,有20%的人抑郁嚴重到影響日常生活的程度。有的人表現為劇烈情緒波動,一時情緒高昂,突然心情跌到低谷,類似躁郁癥。志愿者開始變得敏感,容易暴怒。即使試驗前心理試驗評估為性格平和的人也開始有焦慮現象,表現為啃指甲、過量吸煙和暴躁。志愿者對所有事務喪失興趣,有些志愿者不再關注個人衛生,這些原本精力旺盛的年輕人甚至不再談論性愛,食物成了唯一話題。試驗人員發現有的志愿者會拿著一張食物照片盯著看2個小時不動,專注勁兒超過看色情照片。志愿者變得更不愿意與人交往,幽默感普遍消失,對性失去興趣。**,性幻想,性沖動頻率降低。
他們用自己被饑餓摧殘的肉體告訴人們一個事實:長期節食,每天一盤菜一碗湯,再維持一定量的運動和工作,你會貧血,瘋狂掉頭發,高度抑郁,最壞的結果是自殺。
一個志愿者的日記中寫到:實驗前我愛上了一個女孩子,但是現在我們只是偶爾見面。和她交往真的很難,我好像對她沒了興趣。我們出去看電影,我唯一感興趣的就是看電影里的人吃東西。
看到這一點時,陳萱萱感觸很深,她也有過類似經歷。節食那段時間,她對什么都沒興趣,唯一的興趣就是看別人吃東西,而且是目不轉睛的那種。和親朋好友在一張桌子上吃飯時,她也總是盯著桌上的食物,這些都是節食留下的后遺癥。
現在她明白了,不節食并不代表放縱自己胡吃海喝,更不意味著暴飲暴食。讓自己回歸正常狀態,既不過度饑餓,也不過飽,是她走出肥胖,變得健康的唯一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