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的第一家是村里的王大伯家,他家和陳家沾了些親戚,而且他家地多人多,年年收成都很好。陳燕想著他們家條件好一點,可能比較容易借到。
姊妹兩站在木門前猶豫了一會兒,陳美終是抬手敲了門。
開門的是他家最小的孩子,只有三四歲的王萍。
她只開了一點門縫,人是進不去的,至多就是說說話。
她湊在門縫里斜倪著她們問“這個時候來我家蹭飯嗎?我家沒飯了。”
要是換做現在,大家一定覺得這孩子真是可愛極了。
但在那個貧乏的年頭,給陳燕和陳美帶來的感受除了扎心就是臊得慌。
但凡家里好過一點也不會被一個黃毛丫頭以為要到她家蹭飯。
“我們吃過了。那個……你爸爸在嗎?我們找他有點事。”陳美小心翼翼的詢問。
那小孩這才把門大開“進來吧,我們正在吃飯呢!”說著就轉身往里走。
兩姊妹跟著她到了中堂。
他們一家人正熱熱鬧鬧吃著飯。
大一點的兄弟兩個不知道說什么好玩的事情,笑的很大聲。
不知為何,陳燕的眼眶忽然就濕潤了。
她不是個動輒就哭的女孩子,但那一刻她不自覺紅了眼。如果陳鑫活著,或許她們也能一家人這樣開心的吃晚飯。
“是啊美和燕子啊!吃了沒?快來和我們一起吃。”王大嬸熱情的招呼她們。
陳燕立刻道“吃過了大媽,你們快吃,我們找大伯有點事兒商量,我們坐在這兒等就可以。”說著拉扯著陳美坐在了院子的大青石上。
許是王大伯也不想她們等久了,不一會兒他就過來了。
她家的其他人還飯桌上吃著玉米餅。
那香味隔著幾條巷子大概都能聞見。
玉米餅可不是尋常人家能常吃的呢,因為磨好的玉米面大多數人家都要留著一年里混合著大米煮成玉米飯,或是放到豬食里喂豬。
這樣才能基本保證一家人過到第二年。
能夠用新鮮玉米面炕玉米粑粑吃的人家可見是不用擔心米不夠吃的。
“聽說啊美考上師專了,很厲害嘛!什么時候去上學啊?”走過來的時候王大伯問道。
陳美有些難以啟齒,她的聲音比往日小了許多“是啊,就是為了這個事情來的。”
這時大伯已經走過來了,手里拿著竹子做的大水煙筒,順勢做在石階上道“怎么了?你媽不讓你上了?”說著拔出煙筒鼻子上插著的香,用嘴吹了吹,他一吹香頭包著的薄薄的香灰就隨著風去了,香上立刻亮起了一點火星子。
“家里沒錢,弟弟妹妹還小,我媽也是沒法子才。。。。。”陳美說這話的時候王大伯正熟練的把黃色的煙絲捏成小小一團放上煙鼻子,然后拿香上的火星子去點煙。
“大伯,你可不可以借點錢給我,我要去上師專,三年畢業了就回來教書,到時候我就有工資,就還給你。”陳美急切的說。
很快煙絲就點燃了,由黃色變成黑色,黑色的煙絲上閃爍著點點的火星子,大伯低頭把嘴巴湊進長長的水煙筒子里,用力一吸煙筒里的水就咕嚕咕嚕響起來,再一吹氣許多的煙霧就從他的鼻子和嘴巴,還有煙筒上面飄出來。時不時的呼氣大了還會把煙鼻子上的煙絲吹起來一些。
陳燕看得仔細,她想盡力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在水煙筒上,不去想玉米粑粑有多香,大伯會不會借錢給她們,會借多少,等等這些亂七八糟的事情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