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子門口有個高高的平臺,有五六個平方那么大,陳燕開心的對女兒說“以后我在這兒晾衣服,干干凈凈的。”女兒什么也不懂,只會跟著她咯咯咯的笑。
從石臺上去就到門口了,一進去就是廚房,砌了嶄新潔白的灶臺,連著灶臺的是一處長長的水泥臺面。
這灶臺是陳燕和劉秋一起設計的,做飯的時候把準備好的菜放在臺面上,就不會擺放得亂七八糟的了。
跟著他們一起過來的還有那張老舊的八仙桌,陳燕給它重新上了黑色和紅色油漆,現在像新的一樣。
再進去就是客廳了,里面還空空如也,陳燕比劃著說“等有錢了媽媽買個新沙發放在這兒!”
客廳的左手邊有兩個房間,她笑瞇瞇的望著女兒說“這間房留給你,將來等你長大了搬進去!”
然后指指另一間道“這是我和你爸的房間。你別看現在什么都沒有,以后慢慢就有了。”
陳燕開心的拉著女兒在屋子里轉過去走過來,小姑娘也開心的跟著她跑來跑去。最后母女兩哼著歌走出來。
因為還沒有完全弄好,門也還沒安裝,床也還沒有,所以暫時還不能住人。
接著就是拉電桿通電了。
那時候供電不像現在那么難,就是安裝一個電表收你家電費就完事兒了。于是劉秋就四處收購二手電桿來把電線拉到自己山里,然后供電所的同志來安裝個電表就可以了。
說來容易,做來難。
主要是電桿的問題。好不容易買到了幾根電桿,劉秋還得到處找大型農用車來拉到山腳下,再找工人來一起扛到山上支起來。
繞來繞去,壓得人腰都直不起來了,終于才把電桿拉好。
還有一件事陳燕一直急迫的等待解決。那就是用水問題。
在山里的這幾年她一直是走很遠的路到山腰挑水回來用的,十分不便。為了解決用水問題她絞盡腦汁。直到現在重新蓋房子,她終于下定決心了,在山頂修個蓄水池,把山腰積攢的水用水泵抽上來蓄水池里,然后用塑料管子把水接到他們的新房子里,方便使用。
蓄水池做的不大,劉秋用騾子坨了兩三天的紅磚就足夠了。
陳燕戴著帽子和他一起用蓋房子剩下的兩袋水泥砌了個正方形的蓄水池,因為人也吃里面的水,所以水池上面也砌了起來,留下一個圈圈蓋了個井蓋。
陳燕和劉秋過年的時候終于住進了自己嶄新的石頭房,里面有光亮的燈,有水,終于像個家了。
因為種西瓜和草莓能賺到點錢,所以陳燕合計著春節后趕緊再買點西瓜籽兒來育苗。加上今年桃子也要有收成了,賺點錢找人來把路個修通了,以后牛車馬車拖拉機什么的就可以直接通到家門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