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秋送陳燕回家找魏海仙要鹵雞配方,哪料魏海仙眼睛一瞪道“說是祖傳配方,可你奶奶一次沒教過我鹵雞,家里窮,哪買得起那些藥材來浪費,都是過年殺一次雞直接熬成清湯雞。”
陳燕悵然若失“那就是你不會鹵嘍?”
魏海仙搖搖頭“不會!”
陳燕泄氣的坐在了沙發上。
劉秋接著問“媽,你不會做,那配方你總知道吧?”
魏還仙點點頭“知道啊!你奶奶給我一個紅本子,上面記著呢。我又不識字,放在箱子里了,也不知道有沒有被老鼠把書咬壞了。”
“箱子不是有蓋子嗎?老鼠哪鉆的進去?走走走,我們現在就去找!”劉秋推著魏海仙的肩膀往她屋子里去。
魏海仙打開箱子,拿出那個紅色的小本本遞給劉秋。劉秋翻開一看,果然記載著祖傳鹵雞配方,一個藥包可以熬制多少鹵雞,時常多久,什么料幾克都有詳細記載。劉秋把本子拿到陳燕跟前道“瞅瞅,有了這個還怕不會嗎?你那么聰明,自學成才不是夢!”
陳燕從沙發上蹦起來,拿過劉秋手中的本子仔細看看囔囔道“明天一早我就上城里買藥材來鹵一鍋試試。”
因為山里事兒多,劉秋自己開車回去了,陳燕第二天一個人到城里買藥材。
第一次熬制的湯雖然已經有鹵味兒了,但總覺得差點什么,陳燕仔細又看了一遍配方,才看到最后寫了一句“鹵湯鍋越熬越香,半個月換一次藥包,里面的老湯不能換,要一年四季熬著,只要不被雨和生水淋到鍋里老湯是不會嘔餿的!切記,老湯熬制才是真正的味道。”
于是陳燕用那鍋湯熬了一次又一次,把雞給親戚朋友吃了,仔細詢問了味道,聽取建議,半個多月后終于漸入佳境了。
又過了幾天,鄰居大老遠就能聞到陳燕的鹵雞香味了。
陳燕興奮的把雞拿給左鄰右舍品嘗。大家都說味道一絕。
搞定了鹵雞,魏海仙就開始教陳燕炸傳統的酥肉,豌豆粉,面粉,紅糖,雞蛋等要放多少,肉要選肥瘦相間的……整整用了一個月,陳燕總算是出師了。
原本劉家榮剃頭的鋪子因為生意不好打算交給村委會重新找租客,現在陳燕又去轉了下來,裝修一番,外面搭建兩個水泥灶,里頭搭建一個炭火灶,放上大鐵鍋就準備營業了。
年輕時候陳燕跟著江園賣過涼卷粉,所以基本的調料她知道必須要些什么,米線的靈魂之一雜醬她也會炒。因為開飯店所以陳燕找了一個年輕的小姑娘來幫忙,名字叫魏海鮮,和婆婆的一樣,胖嘟嘟的,細皮嫩肉的一個彝族小姑娘。
營業的頭天,陳燕帶著魏海鮮一個人在飯店里鹵了六十只淘汰蛋雞,用豬油渣炒了一大盆雜醬,炸了一大鐵盤子酥肉。還把從一家停業店鋪里淘來的二手板凳和桌椅洗干凈擺好。兩個人忙到八九點才收拾停當回去休息。
因為高婕兩口子搬到新房子住,陳燕和劉秋就搬到了他們原來住的那間臥室。比較寬,也方便。魏海鮮不是鎮上的,往返不方便于是陳燕把他們原來住的屋子分給她住。
鎮上當時只有兩家飯店,陳燕開的這家“劉氏鹵雞”是第三家。那兩家都是賣的豬肉米線,沒有特色,陳燕想著要一招拿下客人的心和味蕾,不僅要味道好,還得大氣,米線多給點,雞肉多放點。打著這樣的注意陳燕想著想著就睡著了。
第二天早上六點不到陳燕就醒了。一骨碌爬起來穿上衣服和鞋子,跑到外頭沖樓上叫“海鮮,海鮮,快起來了,準備去飯店了。”
婆婆魏海仙慢悠悠的攏著外衣從屋子里出來“要我去幫忙?”
陳燕撓撓頭“不用啊!您接著睡!”她低頭打開水龍頭準備洗臉忽然抬起頭道“哦!媽!我是叫新來的小姑娘海鮮,不是叫您,她名字和您一樣!”
魏海仙正轉身進屋關門。
海鮮很快就下來了,匆匆洗漱后和陳燕一道迎著微亮的晨色往街上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