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爾哈齊被抓的消息傳到楊鎬耳中后,楊鎬不淡定了。在此之前,魏良臣將舒爾哈齊派三子札薩克圖入京告狀的事透露給了楊鎬,這對于想重新出山的楊鎬而言,無疑是天上掉下的餡餅。若是操作得當,他不但能出任遼撫,更能將李成梁趕出遼東。
所以,楊鎬立即去見李成梁,希望李成梁能將舒爾哈齊交給他。但此事李成梁卻沒答應,楊鎬雖是欽差,可無節制遼東都司的權力。二人談的不歡而散,沒過兩天,就傳來了奴爾哈赤要率兵討公道的急報。
急報是撫順守將李永芳發來的,最先接到急報的就是李如梅。他第一時間就回家問了自己的父親,奴爾哈赤之子洪太主一行入邊他老人家之前是否知道,被洪太主射殺的趙國安又為何去的長勝堡。
李如梅對此事有懷疑,他懷疑自己的父親是不是有什么事情沒有對自己說。可惜,李成梁卻什么也沒有告訴自己的兒子,只要他馬上派人去召魏良臣到都司府。
人在家中坐,禍從天上降。
正享受楊鎬對他無微不至關懷,并且正在設法準備撈一筆,然后快馬加鞭溜回北京的魏良臣,是硬著頭皮去見的李成梁。
他不想去,是楊鎬非要他去的。楊鎬說他若不去,李成梁必會大做文章,后果對良臣是不利的。畢竟,奴爾哈赤這一手率兵討公道跟當日據關討款一樣,性質都往邊亂上靠了。而擅起邊釁這一款大罪,身為遼東礦監稅使的高淮都扛不住,況你一小小舍人呢。
因此,楊鎬勸說魏良臣去聽聽李成梁怎么說,不管最后結局如何,至少,要弄清李成梁的想法。如此,才能見癥下藥。
楊鎬依舊是拍著胸脯力保良臣沒事的,良臣無奈,只得去都司府聽聽李成梁怎么說。
在都司府外,他見到了沈煉。良臣到了沈陽后,沈煉就帶著他的人回了帥府,此時陪著的人正是現任遼東總兵、李成梁五子李如梅。
相比大哥李如松,李如梅的名聲并不是太顯,但良臣這些日子卻聽過好多次,且都是從同一人口中說出。
這人就是他的便宜老師楊鎬。
楊鎬對李如梅真的是贊賞無比,因為早在十幾年前,他和李如梅就是一對好搭檔。
據蔣方印私下對魏良臣說,萬歷二十五年的時候,楊鎬和李如梅在沒向總督和巡撫請示的情況下,私自出兵奔襲蒙古炒花部,結果雖然戰敗,但二人卻因此達成了深厚的“友誼”。
后來朝鮮蔚山之戰,明軍兵分三路進軍,李如梅負責左路。日軍潰敗,結柵頑抗,明軍連破兩柵,逼近最后一柵,勝利就在眼前。關鍵時刻,楊鎬為了不讓別人的功勞超過李如梅,不惜放棄絕佳的進軍機會,鳴金收兵。
戰場上的戰機稍縱即逝,日軍由此獲得寶貴的喘息時機,援軍趕到,最終導致明軍大敗。敗退之時,楊鎬和李如梅都很狼狽,李如梅還從馬上摔了下來,傷了手臂,留下比較重的殘疾。
良臣偷偷瞄過,李如梅的左手好像真的有點問題,不像正常人那樣擺動。因為這些“友誼”,楊鎬對李如梅自是無比欣賞,和對李成梁的態度判若兩人,這可能跟楊鎬知道李如梅和其父性格不同有關。
沈煉肯定已將魏良臣所有事情向李如梅透了底,加上對魏良臣的來歷十分清楚,又有楊鎬的面子在,所以李如梅只是簡單的和他點了點頭,便將良臣帶到了父親李成梁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