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是說“天使”,可事實上魏良臣只是個協辦副使,而熊明遇這個察訪使只是兵部給出的臨時職位,并無圣旨背書。因而建州方面說“天使”是給他們面子,要求也不能太多。
良臣一直在觀察禇英和代善,禇英比代善要胖一些,但更成熟一些,英氣也多上幾分。這兄弟倆雖不是一母所生,但畢竟一個是大哥,一個是二哥,按理應該很是親近才對。但良臣發現兄弟倆彼此之間幾乎沒有話說,似乎彼此都有些厭惡對方。
額亦都和何和理這兩人對代善的態度也顯然比對禇英親近,一口一個古英貝勒叫著,渾然不理會身為長子的廣略貝勒禇英的觀感。
想到歷史上禇英之死,良臣有數了。
因為建州上下對自己的冷落,熊明遇這頓飯吃的頗不痛快,對魏良臣更是嫌惡。
吃完之后,熊明遇就提出公事要緊了。
“有關洪太主之事,魏舍人已親自前來說明,爾等若有疑問但可問之。朝廷向來公道,若此事真是我方理虧,則必會給建州都督一個交待。”熊明遇慢悠悠的說道。
聞言,李家那個千戶和尚伯芝都是眉頭一挑,但二人很知趣的誰也沒說話。
良臣暗罵了一聲,熊明遇這話的基調是定死他魏舍人是有罪的了,這怎么行。
一旦這個基調被雙方接受,那下面就沒他什么屁事了,能不能活著回去,完全得看黑臉老汗的心情,也看他熊察訪的心情。
念及此事,良臣頓時輕叩桌面,緩緩說道:“這事先不急,臨來之前,恩師楊鎬大人有一事囑托于我,此事還需建州方面立即著手處置。”
“敢問何事?”說話的是何和理,在建州眾臣之中,向來是他負責和明朝方面交涉。
良臣道:“寬甸六堡和漢人逃民的事。”
說完,何和理等人已然變色,代善更是微哼一聲。
………
寬甸六堡是去年李成梁送給建州的,此事牽涉極大,遼東巡按熊廷弼上任之后第一件彈章就是彈劾李成梁棄地失民,縱容建州。
而六堡問題的根本又是明朝在遼東的國策。
兩世為人的魏良臣對于明朝的遼東國策,自是知曉的,這個問題其實由來已久。早在大明成立之初,太祖皇帝朱元璋就派兵將蒙古人驅逐出東北,收復了整個東北。然而遼東地廣人稀,又沒有長城的保護,蒙古人時不時就來襲擾,令得明朝十分頭疼。
為了防止蒙古人死灰復燃,也為徹底解決遼東問題,使之長治久安真正成為大明的江山領土,太祖皇帝便在遼東建立宗藩,先后在廣寧設遼王,沈陽設沈王,開原設韓王,大寧設寧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