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兄正直,那滿京中的山人游棍盡想投機鉆巧,不勞而獲,遍尋門路,只為一朝富貴發達,該當斥罵他們!”一直不怎么說話的官應震由衷的贊道,他對那些山人游棍真的是厭惡透頂。
李永貞卻是想到金忠曾與自己說起過,因為魏良臣求得舍人一職得罪已故掌印陳矩和東宮王安的事。而那王安當初就是想為這叫汪文言的游棍謀中書舍人職。
眾人又走了片刻,在一轉臺前停下,此時雪花已不怎么落了,沿河兩岸遠遠看去,多了層白紗。
“你們聽說張鶴鳴他們聯名彈劾李成梁了么?”黃彥士突然說道。
官應震點頭道:“此事鬧得人盡所知,京城之中何人不知?”視線轉向湯賓尹:“不知霍林兄對此事有何見地?”
湯賓尹微一沉吟,說道:“這是朝廷上的事,在下不過左諭德,談不上真見,還是洗耳恭聽幾位的吧。”
聽他這般說,官應震面露不豫之色,淡淡道:“霍林兄謙虛了。”
黃彥士見了,暗自搖了搖頭,對湯賓尹的態度頗有不滿。此人雖為宣黨首領,但人品下作,若非宣黨有些力量,自己也不會請他而來。但觀此人態度,貌合神離,總是不著邊際,卻不知他到底什么算盤。李永貞和李樸各有念頭,故作不知,均是笑而不語。
“李兄,你呢?”官應震又問李樸。
李樸苦笑一聲,自嘲道:“官兄就莫問我了,你也知道,在下只是區區光祿寺丞,這朝廷的大事哪里過問得了。”
聞言,官應震也不再問,目光轉向身后的黃彥士:“抑美,都察院什么情況?”
“科道風聞奏事,盡職盡力而矣。若李成梁之事為真,我輩理應支持!”黃彥士的態度很明確,在這件事上,諸黨其實應當聯合起來,形成臺諫之勢。因為,扳倒李成梁,就是間接給東林黨一擊。
湯賓尹聽后點了點頭,道:“向來風潮皆為科道起,我也覺那李成梁坐鎮遼東數十載,屢有枉法事,當受彈劾,也好叫世人看清他真面目。”
“只可惜,葉閣老要保他。”李樸搖了搖頭,張鶴鳴他們彈章固然聲勢大,但內閣那邊卻壓著,宮里也沒有動靜,所以這虎打得打不得,還是個未知數。
“福清相公雖是東林黨人,但有事發,總是處處調停,不愿東林與我三黨決裂,那樣會殃及朝中直臣,說起來,也是他的一片苦心。”說到這,湯賓尹頓了頓,“不過縱觀福清相公入閣行事,力推增補閣臣,于其它朝堂關注之事卻力有保留,態度模棱,不愿出面,唯恐陛下那里過不去,心術用得也太多了些。”
李樸性格率直,湯賓尹的說法他可不贊成,待湯話音剛落,便不屑道:“哪里是心術用得太多,我看他就是明哲保身!說得好聽點,叫穩重,說得不好聽點,便是蛇鼠兩端!他葉閣老所作所為,我看完全是為他東林一家想。”
“葉閣老乃首輔,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內閣六部皆由他一手運作,非我輩能夠揣摩行事的,自古言,大臣者行大臣事,小臣者不及大臣萬分之一,此話便不見得有說錯。”官應震說的還是公道的,有些事情,不在其位不謀其政,真的很難說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