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她把附近大大小小的服裝廠都跑遍了。
嘴都快說破了,也就幾家廠還念著舊情,答應到年底、工廠放假前都會從他們那訂購,但明年就不一定了。畢竟他們也要生活。
“小溫,大家都是做生意的。中間商和廠家,選哪個,你看我選擇從你這買機器而不是我們香港那邊的代理商就知道了吧?為的是什么?就是因為你們是中國地區的總代理啊!
同樣的道理,他們廠家自己找上門,我為什么舍近求遠呢?
我再跟你說一事,我最近收到風,明年初,北區那邊會有幾間鈕扣廠、五金廠開業。我前幾天和區里的領導喝茶,他們告訴我,北區那里準備建一個大型的材料交易中心和集散,然后再配套一個服裝批發市場。
你要是有興趣的話,可以去看看,在哪里拿個鋪位。”
這話對溫暖來說,更是雪上加霜。
這不就是她在棚架的雛形嗎?雖然后面她作了升級和調整。
但大棚架一開始的模式差不多就是這樣的。他們居然照搬了自己的經驗!
陳老板像是沒看到溫暖的臉色,放下杯子,微笑著說道:“不過這對你們來說,應該是件好事。畢竟服裝廠多了,需要的機器就更加多,你們的生意就更上一層樓。
可對我們來說,就意味著以后的競爭更大了,蛋糕又給人分走了一點。”
溫暖強笑著離開了陳老板的廠。
這次應該是沒辦法扭轉局面了。
倉庫里壓的貨存得要自己想辦法解決了。
這是自己出來打拼這么多年,第一次遭遇到這么大的打擊。
“溫暖姐,怎么樣?陳老板他怎么說的?是不是還會繼續給我們下單?”曉紅和吳秋霞關切地迎上前。
尤其是吳秋霞,她可是看到了其他人上個月領的獎金。
雖然她來得遲,還沒有獎金。
但溫暖說了,年終獎是人人都有份的。可要是生意不好,甚至賠了,肯定就沒了。更何況倉庫和跟單是她負責的,現出了這么大的問題,別說獎金了,,就是工作都不知道保不保得住。
“陳老板他們的訂單下個月會正常下過來,之后他們就直接跟布料廠直接采購了。”溫暖沒力氣地說道。
“那怎么辦?他們怎么能這樣子呢?想當初他們自己找不到或沒人去驗貨,想省錢省事時,就口口聲聲說交給我們辦,框架協議也簽了,現要反悔不成?”曉紅氣得眼都紅了。
吳秋霞是歸她管的,人也是她介紹過來的。現事情變成這樣,她要負大部份的責任。
“不能怎么辦,只能面對現實了。協議我們兩年一簽,到了年底剛好期滿。人家是按合約辦事,不算違約。”
她見她們倆還想說什么,揮揮手,“時間不早了,你們回去吧。庫存的事我來想辦法。你們把自己手頭上的事做好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