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正文,附法爾發紀年法
以諾爾內海為中心,法哈姆在其東北方;烏莫在其正西方;哈姆斯在其正南方;諾爾內海海灣民在其西北方。
以哈姆斯為中心,法爾發在其正南方;新月地區在其西南方。以上為諾爾內海諸國,即與內海相鄰或受內海影響的國家。
法爾發歷前三十八年,烏莫的鼎盛期已接近尾聲,獅人已完全控制了北烏莫,南烏莫也瀕臨解體。
為了緩解國內形勢,烏莫可汗向北法爾發諸國,即托撒河流域諸國(下統稱北法爾發)宣戰,這場戰爭將持續數十年。
此時,還是諾爾內海南部的一個小國哈姆斯發現了商機。
它憑借著自己出色的海運技術,從法哈姆低價進口武器和其他物資,付一些海運費,再高價賣給烏莫和北法爾發。這讓它在短短二十年的時間里,從一個小國家迅速發展成了南方最大的商人共和國。當然,代價也是有的——國王被廢黜了,僅作為榮譽稱號存在,執政官成為了哈姆斯的最高統治者。
而烏莫與北法爾發,因為在戰爭年代沒有穩定的經濟來源,且戰爭時間過長,導致二國國庫虧空,這它們越發依賴哈姆斯。
總體來說,烏莫與北法爾發同哈姆斯和法哈姆間的交易可以保證它們不破產,但是從長期發展來看,烏莫與北法爾發是虧錢的。但是它們沒有更多的經濟來源,就只能繼續依賴于這虧錢的貿易,形成惡性循環,導致烏莫和北法爾發越來越窮。
為什么北法爾發和烏莫非要從哈姆斯那里買東西呢?自己海運不好嗎?
法哈姆不允許。法哈姆是賣家和生產廠家,哈姆斯相當于中間商,烏莫和北法爾發是買家。如果烏莫和北法爾發直接從法哈姆那里買東西,法哈姆實際上是比以前虧錢的。
原來哈姆斯從法哈姆那里進口物資時,還要多付一筆運費,如果烏莫和北法爾發直接從法哈姆那里買東西的話,這筆錢就沒有了。權衡利弊之下,法哈姆當然不會允許烏莫和北法爾發直接從它哪里購買物資。
為什么不從陸路或者其他渠道貿易呢?
后來,烏莫和北法爾發人也意識到了要拓展貿易線路。所以烏莫在與哈姆斯貿易的同時,還通過中央大道與木里西浦和自由民國等北方國家貿易。除此之外,它還經常去搶附近小部落的物資。
而北法爾發就比較悲催了,原本中央大道是可以通到北法爾發的,但是烏莫封鎖了南邊境,這導致北法爾發無法通過中央大道到北方貿易。
為什么北法爾發不去新月地區貿易呢?
當時的法爾發也想過這個法子,但是實際上行不通。
這時候的南法爾發是一片蠻荒之地,除了幾個殘破的小村子以外什么都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