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南城和西三城(梯尼斯、避役和首火羅)是在長峽鼎盛期,在南法爾發地區建立的要塞,用以監視北法爾發諸國。在長峽衰落后,這些要塞就被廢棄了,直至南霍氏人抵達極南城才將其重建。
至于流活城,是阿尼丹在法爾發歷一年在流活河邊建造的簡易軍事基地,作為前哨使用。法爾發王國占領流活之后,逐漸將其改造為城市,但流活的軍事目的仍然非常重要。
好像跑題了......
南法爾發當時是蠻荒之地,氣候惡劣,幾乎沒有永久定居點,且路程遙遠,從法爾發城到庫里斯庫城就要走三千七百多里。
庫里斯庫荒原匪患嚴重,撒科利跟著的商隊人數有近兩千人都能被擊垮。將與新月地區貿易作為長期經濟來源是不現實的。
北法爾發逐漸衰落,米坦尼城和阿珂城已被烏莫占領。在這個最危急的時候,南烏莫崩潰了,崩潰成幾十個小國。
在這之后,烏莫可汗僅能控制自己國土的中部,無法再對北法爾發發動大規模戰爭了。米坦尼城和阿珂也被北法爾發逐漸奪回。
哈姆斯的執政官感覺到了危機。烏莫已經衰落了,如果北法爾發也完蛋,法哈姆——哈姆斯——烏莫、北法爾發之間的貿易就沒法進行下去,而它作為中間商,不生產物資。如果買家崩潰了,唇亡齒寒,哈姆斯也必然會衰落。
為了挽救自己的客戶,哈姆斯先是給烏莫不少優惠政策,幫助它重新發展起來。可惜烏莫是扶不起的阿斗,哈姆斯扶了它半天,反倒更亂了。
于是哈姆斯轉而開始扶植北法爾發。除了與烏莫相同的優惠政策以外,在法爾發王國建立后,還表示“只對米坦尼王族貿易”。
由于法爾發與烏莫已經是半休戰的狀態(名義上沒有休戰,實際上休戰了),有時間發展經濟,再加上哈姆斯的大力扶持,法爾發王國迅速成為了強大的國家。
在法爾發歷十年,法爾發的總財富已經是烏莫的兩倍,不過這種財富是在哈姆斯的扶持下才能達到的。
海灣民不與任何一個國家貿易,它以劫掠烏莫海岸為生計。這導致烏莫和哈姆斯非常仇恨海灣民,法爾發等國家則對其無感。
海灣民的聚落在諾爾內海北海灣,分為莫爾伯、盎格里等幾個氏族,由十幾個民族夾雜而成。北海灣是一片高原,烏莫的騎兵和牛皮戰車很難登上高原。哈姆斯沒什么軍事實力,所以海灣民一直生活的很好。
法爾發歷紀年:
在法爾發王國建立的同年設立。分上、中、下三旬,每旬一百二十天。每年的最后五天是圣日,是法爾發的建元節。每隔四年有一朝圣日,僧侶會在這天舉行齋戒儀式。
本書首發來自
,第一時間看正版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