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諾爾內海以南為準南方,諾爾內海以北為準北方,諾爾內海附近為中部,這是北方人的界定。
法爾發人則以中斷山脈(大概在諾爾內海中上)為界,中斷山脈以北為北方,以南為南方。下文均以法爾發人的指標為參照。
二:總介紹
(1)托撒河流域
北法爾發以地中海氣候和熱帶季風氣候為主,南法爾發以熱帶草原氣候為主,四季分化均不明顯。南法爾發大部土質極差,沙礫遍地,幾乎無法耕種任何作物。
哈姆斯的氣候與北法爾發類似,但相對比較干旱,不過哈姆斯主營海洋貿易,所以土地情況相對的沒有其他國家那么重要。
(2)遠東
托撒河流域以東,跨過埃里克森山脈,進入遠東地區。遠東土地肥沃,適合發展養殖業和農業,但由于地處偏遠及人口相對較少,遠東大部一直處于未開發狀態。人口不超過一百萬人(不包括福拉比人,他們被洛迪維人算作“北方人”)
埃里克森山脈和東部沼澤也屬于遠東之內。埃里克森山是生命禁地,四千米以上便已無人居住。東部沼澤北部有上百個大野人氏族,他們與外界幾乎沒有聯系。在東部沼澤南部,有一條已經廢棄了的木棧道,阿尼丹帶領的南霍氏人在前往南法爾發時曾被這片沼澤所阻礙,于是他們花費了兩年多修建了這條道路。但法爾發人和其他部族不知道這條道路。
(3)格爾多斯
托撒河流域以西,首先進入庫里斯庫沙漠,它隸屬于格爾多斯,烏莫的伊塞人這么稱呼庫里斯庫荒原的周邊地區。沙漠里除了少量的庫里斯庫和慕里斯人外,沒有其他人常駐于此。在可以用“遠古”來稱呼的時期,庫里斯庫人的祖先曾在荒原上居住,并在其上建立了許多城市。后來隨著庫里斯庫荒原土地變得貧瘠,庫里斯庫王國逐漸退居沙漠中一片名為南庫里斯庫的小綠洲,直至被長峽征服。
至今,庫里斯庫人仍將庫里斯庫沙漠的全境和庫里斯庫荒原東部算入自己的國土內,宣稱那些土地屬于新月的庫里斯庫,但貌似沒有誰承認那些土地屬于他們,書吏仍將庫里斯庫沙漠劃入格爾多斯。
庫里斯庫荒原西部以溫帶大陸性氣候為主,東部以熱帶草原和熱帶雨林(中部森林)氣候為主。理論上說,這片地區可以發展畜牧業,但貌似沒有哪個國家這樣做。烏莫將庫里斯庫荒原用于戰略用途,他們的牛皮戰車先從西部出發,經過空曠無垠的荒原地區,從隱秘的小路進入加西里多卡。在戰爭開始時,牛皮戰車就可以迅速投入戰場。
至今,庫里斯庫荒原仍不屬于任何人,這里的常住人口不超過兩萬人,且全部集中在荒原邊緣,是南方最大的一片無人區。
南烏莫和中烏莫也隸屬格爾多斯。由于領地廣闊,氣候變化多樣,包括:海洋性氣候(諾爾內海西岸)、大陸性氣候(烏莫大部)、熱帶草原氣候(南烏莫)等等。烏莫人以畜牧和農業為主,但保留了一些游牧民族的習性。
(4)新月地區
新月地區,夾在福多爾與托撒河流域中間,通常來說是指從卡南到庫里斯庫的一片弧形地區,在浦雷斯特女王之前,這里也屬于格爾多斯。新月東部土地較為肥沃,人口較多,僅長峽城,鼎盛時就有八萬人常駐;西部以戈壁和半沙漠為主,僅卡南地區有大片耕地,因此人口較少。卡洛斯之后,布達森將長峽以西的分出新月地區,納入福多爾,以表示自己不再是長峽皇帝的封臣,不過這并未受到廣泛承認,包括大部分布達森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