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誠自然清楚,前世的他就知道自己上過幼兒園,而且還上了足足四年,也是在兩歲多的時候就上的,四年結束后還在家接受了來自陳河名的一年培養,練書法,練繪畫,說是要讓他文武雙全。
所以說陳誠是七歲才去的小學,比當時的同學普遍大上半年的年齡,之后也在小學混了個小霸王的地位。
想想自己以前的光輝歷史,陳誠不由得發笑,一想到自己可能接下來又要以成年人的心態去再走一遍這個路子,又愁眉苦臉起來。
現在沒有智能手機,吃飯自然是和家人聊天而非低個頭抓著手機的畫面,可是陳誠還是個小孩子,陳河名也沒太多話能和他聊,平常最多也就是問問陳誠有什么喜歡吃的菜之類的。
不過他還是一直看著陳誠的,見他表情豐富,好奇道:“兒子在想什么呢?愁眉苦臉的?”
陳誠一驚,含含糊糊的搪塞著:“爸爸,我看電視機里的小朋友這個年紀,都要去上幼兒園
(本章未完,請翻頁)
,我要不要去呀?”
不料這句話卻讓陳河名陷入了沉思,這個問題和沈莉晴討論了很久了,現在去幼兒園吧其實還是早了些,三歲左右去還可以,也有時間緩沖經濟上的拮據。
雖然說學費并不多,孩子放在幼兒園家里的開銷在夫妻倆的自覺下也是能省就省,本質上不耽誤家里的省錢買新房的方案,但是由此誕生的其他問題也來了。
孩子能不能適應環境?會不會和其他小朋友鬧矛盾?幼兒園對待孩子好不好?
倒不是家長太不放心孩子,或者太寵愛孩子,都是初為人父母,這種事情又不能談經驗,自然還是會有這樣那樣的顧慮的。
而且陳誠既然問了這個問題,是不是心里就不太接受去幼兒園呢?
陳河名想了半天,還是考慮問問自家寶貝兒子的想法。
“那小誠想去幼兒園嗎?”
每當夫妻倆猶豫的時候,經常會問問陳誠的想法,雖然孩子還小但也是家庭的一員,一些他能參與能決定的問題夫妻倆是不會瞞著他的。
幼兒園嗎?
陳誠想想,自己在家也很難學到太多東西,就算看書自學可能效率也有限,能受到系統教育肯定是再好不過了,盡管只是幼兒園水平的。
而且自己在家學,很多事情都得循序漸進,到了幼兒園之后就有了很多正當借口,比如說老師講到了啊,今天學了啊,聽其他小朋友說的啊之類的。
這算是對陳誠自我塑造神童形象比較好的一種方案了。
“去幼兒園會有很多小朋友嗎?”陳誠故作天真道。
“會啊,去了能交到很多新朋友,認識很多老師。”見兒子語氣里沒有明顯的抵抗,陳河名松了口氣的同時已經在考慮和沈莉晴晚上好好商量這件事了。
“我想交朋友!”陳誠很感興趣的樣子。
陳河名又思考了片刻,既然孩子想去,那就是想盡辦法也要讓他受到最好的教育,這兩天問問看同事們有沒有推薦的幼兒園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