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遇白鶴,詭異紅珠的事情暫時被沈昔今拋之腦后。
濃霧逐漸消散,沈昔今一家繼續前行。
一路所見,盡是道教文化遺址,有天王的廟宇、有大帝的神祇、有玉虛的宮殿、也有真武的傳奇……
而除了這些大的神仙,武當仙山之上自然也有其他的民心所愿:月老的姻緣樹矗立徑頭,萬壽的神龜在懸崖壁邊,五谷灶神時可見,八方土地也齊全……
目之所及,古廟帶著歲月,神祇栩栩如生,青山峰回路轉,小徑九曲回環;耳之所聞,道音在被吟唱,蒲團正被參禪,游人熙熙攘攘,鳥鳴不絕于前。
然而這還只是開始,待游人們繼續攀爬,快要接近武當仙山最頂峰之處時,隨著山勢的拔高,眾人所見也越發地壯觀。
有時,甚至達到一步一風景的境界。
沈昔今一家接近金頂,這武當山制高點的時候,已經快要午時。
到了一處避風地,于連招呼了一聲,一家子成員便各自開始掏起自己的背包,從立馬取些食品充饑,以補充登山所損耗的巨額能量。
這個時候于雅才有些不好意思地走到沈昔今面前,伸出有些微胖卻粉嫩白皙的手來,“哥,你辛苦啦!”
沈昔今笑了笑,從身上取下于雅的背包便遞了過去,“吃完了食物我再給你背著。”
“額,不用了不用了!我自己就可以的。”于雅拒絕了沈昔今的好意,也怕沈昔今因為負重太多而吃不消。
半刻鐘之后,五人隨便解決了溫飽,便又再次上路。
快到金頂(武當山制高定點)時,人煙一下子熱鬧起來,賣香火的小販在叫賣,虔誠的游客們正挑選。
沈昔今一家是很節約的,所以只是帶了虔誠的心來,拜了神仙,見了土地,求了真武,跪了玉虛,只是這香火,卻不曾買過。
最后摸過運氣銅柱,終于抵達金頂。
于連購了五張上金頂的門票之后,沈昔今一家便由通道向金頂而上。
卻說金頂,處于武當山主峰天柱峰之頂,代表了明代朱棣皇帝時期,道教文化達到鼎盛高峰的標志,是濃縮了武當山精華和象征的地方。
甚至有人說,去了武當山旅游,若是沒有登上金頂,那簡直就和沒有去過武當山是一樣的。
而這個說法自然是極有道理的,上了金頂,又是一處格外的景色,中觀、黃龍洞、朝天宮、古神道,這些著名武當山人文景色一一出現在游人眼前。
到了這里,游人們似乎已經是極盡賞玩之樂了,然而事實卻并非如此,因為這登山之旅,向來最**的時刻,便是在辛勞地登頂之后,站在山之巔,徑之頭,將所有景色盡收眼底時的那種波瀾和壯闊。
例如此時,沈昔今一家便是直奔著這樣一處地方前行——太和宮,金殿前……
太和宮,金殿前,山勢終于達到其巔,極目遠望四方,數百里武當山瑰麗風光一覽無余,盡收眼底。
那時那刻,當真是一種莫大的震撼。
群山波瀾,化靜為動,遠遠眺望著,猶如波濤在大海里奔騰,直直沖撞在每一位游人的心靈,激蕩起抹不去,拭不盡的震撼和敬畏。
鬼斧神工的眾峰連綿不絕,高低起伏,竟是以一種八方朝拜的神奇景象而來。
仿佛無論是誰,此時此刻,只要迎風而立,背手仰額,便可以如同古代那至高無上的帝王一般,接受來自這三山五岳的虔誠朝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