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絕不是就那么平平淡淡的過完一生,娶妻生子繁衍消亡,一切只是庸碌的開始,又庸碌的結束。
毫無波瀾,也毫無熱血。
直到他得了沈昔古這個身份,莫名其妙地來到了前三十年的時代人生,成了老沈家的長子。
半個夏季的融入,他從骨子里喜歡上了這個時代的生活,困苦卻滿懷著希望,艱難卻充滿了激情。
甚至是這里的人和事,也都讓他由衷的喜歡和熱愛。
于是他終于可以盡情地揮灑汗水,終于可以肆無忌憚地品嘗困苦,終于可以開啟一段熱血澆筑的人生。
這讓他怎能不生歡喜?于是所有歡喜下的熱情澎湃,都成了沈山這些無法理解的鄉下人眼中的震撼、感慨、贊嘆。
“大山,你們家昔古可真行!”
“大山,真沒想到,你們家昔古那小子不但是學習的料子,干農活也是一把好手呢!不愧是咱種地人的種!”
“大山,昔古這小子莫不是那唱戲里常常唱的,文武雙全么,以后娶婆娘可不用你發愁了,只怕媒人都會把你家的門檻踏破呢!”
……
各種稱贊滿天飛,只要是看過沈昔古干農活的,無不拍手稱贊,實在是這小子,干起活來太肯下力,甚至是到了搶著干的地步。
插秧的時候老沈家給別人家幫忙,老沈家除了沈昔古的小妹沈昔倩之外,全家上陣。
沈昔古那一個下午插完的秧面積,足足抵得上兩個熟練農工的插秧面積,小伙子手腳快,又不惜力氣,那個下午,不知道讓多少見證的人刮目相看,也不知道讓多少媒婆暗暗點頭。
吃飯的時候自然吃的也比讓人家多,實在是這個時代的飯菜吃著就是帶勁兒,攜著一身的疲憊,沈昔古一個人的飯量也抵得上幾個人的總和了。
好在主人家也不是小氣之家,還一個勁兒地夸贊沈昔古這小伙子能吃能干,是個好小伙兒,盤子里的肉菜也一個勁兒地往沈昔古碗里扒拉。
鄉下人,雖然貧窮,卻就這么樸實,報團取暖,真心待人,全村的人近乎沒有不臉熟的。
哪里像是沈昔今的那個年代,同一層樓的鄰居,面對面住著,可能一輩子到頭也說不了一句話,還相互提防戒備著,甚至下趟樓也非要把門反鎖,何其冷漠,令人寒心。
所以只是短短大半個盛夏,沈昔古竟是恍然間有一種錯覺:自己根本就是生活在這個時代,甚至是靈魂。
然而挑大梁者并不好做,隨著沈山對沈昔古的驕傲和看重,老沈家的重擔慢慢向沈昔古傾斜,這一瞬間,沈昔古當真感覺到一種前所未有的壓力,這壓力倒是還不至于壓的他喘不過氣來,可是他比誰都清楚,只是因為這壓力還沒有張露出他的“獠牙”罷了。
自己才把高中讀完,即將高考畢業,畢業之后如何?繼續上大學?可是上大學的昂貴費用哪里來?更不提大學離家太遠,他外出一人,經濟來源又哪里來?這可不是一個經濟多元化的年代,一個大學生想要勤工儉學養活自己,根本無稽之談。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