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的優劣直接影響到書作的效果。好墨不論筆鋒軟硬,均能保持運筆流暢,轉動靈活,做到不沾、不澀、不滯、不飛、不散。”
“所以歷代書法家對墨的選擇都非常重視。研磨之墨雖好,但比較麻煩,現在多用墨汁,這大大方便了書法家,但不能滿足現狀,要精益求精。“
“而我們店的李延珪墨,三種場景都可以適用,那位畫師巧妙地利用了我們李延珪墨的優勢,給這一副畫做了點睛之筆。”
“這才導致了這幅畫的價值大大提升。”
女店員聲音輕柔,就好似春風一般。
可落入到妮娜和直播間外國觀眾的耳中,就好似冬日的寒風一般。
他們沒想到,只是簡簡單單的墨,竟然其中還有這么多的知識。
“我去!厲害了!誰能想到,看似一模一樣的墨竟然還分三種類別!”
“這就是九州國的瑰寶么?果然名不虛傳!”
“文房四寶,筆墨紙硯,之前我只知道紙是九州國發明的,但對其他幾種還真沒有什么印象,今天我算是長見識了!原來墨也有這么多門道!”
“六六六!光是墨背后的歷史,就已經價值千金了!”
“本以為我們是來看奢侈品的,沒想到,竟然間接參觀了九州國的歷史!”
“這就是有內涵的奢侈品么?我今天終于懂了!”
……
這時候,妮娜的目光落在面前的這些字畫上。
目光中流露出來的情緒已經大不一樣了。
之前,她只是簡單地掃過。
之后在聽到店員解釋之后,她也只是把這些字畫當成了藝術品來欣賞。
可在店員介紹了這么多之后,她現在終于明白了這些字畫背后代表的含義。
原來每一幅字畫,都是一種不同的流派。
突然,妮娜的目光落在其中三副字畫上。
這三幅字畫,都是書法作品,可寫的字,筆畫相同,墨的濃度卻各不相同。
當下,妮娜也是好奇地指著這三幅字帖問道。
“請問,這三幅字帖為什么墨的濃度都不一樣?”
“難道說,是因為時間的關系,才會讓這些墨的顏色變淺了?”
聽到這個問題,女店員又是微微一笑。
她的目光掃過妮娜手指的幾幅字帖。
正打算解釋一番,但一旁的宋石就已經主動站了出來。
他在一旁聽見妮娜的這些基礎問題,實在是心中無比汗顏。
本來他帶妮娜來這些高檔場所,是想人后者體會這些字畫中所隱含的魅力。
可后者一而再,再而三地問出這些基礎問題。
作為帶妮娜來這里的人,宋石實在是無法坐以旁觀。
于是他主動插話說道:“墨落在紙上,有濃、淡、燥、潤等變化,書法作品的神采、氣韻,由此而得以表現。”
“在古代,書法家的流派都不一樣,有的書法家喜歡落重筆。”
“當使用濃墨時,易滯筆毫,故行筆不可能太快,如果運用的好,濃墨與白紙能形成強烈的黑白色彩對比,寫出的作品凝重沉穩、樸茂蒼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