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又以劉墉善于運用濃墨作書,有“濃墨宰相”的美譽。”
宋石對于這些知識也都了如指掌,此時說起來,也是沒有任何拖泥帶水的感覺。
“當然,除了善于使用濃墨的書法家,還有喜歡使用淡墨的書法家。”
“要知道若墨過于濃,如行筆過快,則會產生過多的飛白,給人一種干燥之感。”
“使用淡墨時,因為水分的增加,膠質比例相應降低,故可提高運筆速度,且墨的深化能力也相應增強,此則會有一種朦朧的夢幻感及清新的幽靜感自作品中油然而生。”
“董其昌、王文治等都是擅長運用淡墨作書的高手,王文治則有“淡墨探花”的雅號。”
宋石的聲音不大,但落在整個店內卻十分顯眼。
此時,店內的眾位店員都被宋石的介紹吸引了目光。
他們雖然都是這方面的行家。
可卻很少遇到懂這行的顧客。
特別還是像宋石這般年輕帥氣的客人。
其中,當屬李安然的驚訝程度最高。
原本她以為宋石就是一個簡單的導游。
可今天一看,宋石卻遠遠不是她想象中的那般簡單。
她沒想到,走在妮娜身邊的宋石竟然是一本移動的教科書。
對于這些知識,都了解得如此深厚。
而那些直播間的外國觀眾,更是驚訝的目瞪口呆。
對于外界大家的驚訝,宋石并沒有在意。
他的聲音沒有絲毫波動,只是淡然地接著解釋道。
“但是如果用墨過淡,則又容易使作品缺乏神采。清朝書法理論家梁巘說:“濃則彩生,淡則筆利”。”
“在用墨的時候要做到象徐悲鴻所說的“濃不凝滯,淡不浮薄”,這也誠如蔡驥所言不但“潤則有肉,燥則有骨”,而且“肉不可癡,骨宜少露”。”
“書法家根據各自的追求,充分發揮墨的藝術效果。如用墨蘸水或以水蘸墨,這樣水與墨之間有了明顯的界限而使每字乃至整篇的濃淡變化增大、對比增強而產生墨分五色的繪畫效果,進而給人以變化奇巧的神秘感。”
“另外,墨中加水越多,其滲化速度越快,為了更好地控制筆上的下墨量,就必須加快運筆的速度,這樣字的動勢就會隨之明顯增大,因此又能同時產生一種天然的空靈感。”
當宋石最后一句話說出口,整個店內店員看向宋石的目光已經變了。
他們本以為宋石只是略懂一二。
可現在看來,后者簡直就是這方面的行家。
正所謂,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
他們這些內行人才懂,宋石了解的這些知識,是多少行家也達不到的水準。
此時,直播間的觀眾們更是驚訝莫名。
他們還是第一次聽到寫字,落筆的輕重緩急也會分出各種不同的流派。
一時間,各種各樣驚訝的彈幕在直播間飛過。
很多觀眾都被宋石介紹的這些知識震驚不已。
一些觀眾甚至都已經跪著在看直播了。
此時,所有觀眾心中就只剩下了兩個大字。
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