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不一樣,輕飄飄的幾張票子,少說也能買二百多斤大米。
所以哪怕是有人說了酸話,也很快被大部分正能量的發言給蓋過去。
很快,連新京日報都報道了這次華英服裝廠自救的這次促銷活動,里面繪聲繪色的描述了一個不屈不撓的國企職工,充分發揮了自己的才能,解決廠里燃眉之急的故事。
這事兒自然沒瞞得過老家的韓老頭。
各種傳言傳到了韓家溝,還有人說范曉娟當了大領導的,工資肯定很高,韓老頭兩口子應該沒少占便宜。
韓家能在八十年代蓋起兩層樓,就是享福了的鐵證。
可韓老頭話里話外,那都是老二孝敬的。
但這事兒誰不知道,老大出去早,老二到了二十歲還在學開車,韓家蓋樓的時候,老二都還沒參加工作呢,說是老二掙得,誰都不信。
老頭也知道老大媳婦賺到錢這事兒了,電話直接打到韓江單位“老大啊,今年過年不回”
九十年代,長途車票都能頂一個月工資,韓江回不起,幾年才跑那么一趟。
“今年不回。”
“那,有件事情要跟你說一下。”
“過年的錢我匯過去給您。”
“哦,今年家里要打院墻,你打個萬吧塊錢回來吧。”韓老頭在電話那頭想了想,可能覺得一萬有點少,又加了一句“一萬不知道夠不夠。”
“一萬”那是一個雙職工家庭兩年的工資了。
能在鄉下蓋兩層樓。
可能韓老頭覺得韓江不諳世事,不食人間煙火,竟然連一萬塊能干啥都不清楚。
那頭的韓老頭也沒覺得自己要的有多,很篤定的說“不行你匯一萬五過來,家里要是沒花完,再給你匯回去。”
喲呵,一萬五,這是以為錢長了腿往家里跑嗎
當干部的家庭,一年也沒有一萬五的收入,韓老頭這是哪里來的自信心,覺得兒子有一萬五可以掏給他。
“打院墻要一萬五”要是以前韓江也不會琢磨這事兒,可家里頭裝修過一回,多多少少他都有些了解了,就兩間房子,徹底的改頭換面,也就花了五千來塊錢吧,而且打了全套的家具,以后也能用的。
老家的工錢比不上京市,就算全請人干,最多也就十個工,一個工算十塊錢,不過也就是一百來塊錢的工錢,再加上火磚的成本,撐死了就幾百塊錢。
韓老頭這是變著法子問他要錢呢
“家里今年沒錢,我們剛剛搞完裝修,還準備買房子呢。”
“還買房子,你們不是有兩間房嘛,我還沒說你吶,你那個媳婦兒是個什么人呢,把老二一家都趕出去住了,你這個當哥哥的也不說句話,還有,你媳婦在廠里搞的什么,發了不少獎金吧”
韓老頭的語氣一下子就變得很不好了,他知道兒子有錢,只是不想給他而已。
結婚前,工資一分不少的往家里匯,結婚以后只年節給。
要不怎么說兒子有了媳婦忘了娘呢,韓母就說,能掙錢的兒子最好別結婚,就是這個道理,結了婚,還會什么都往父母手里繳嗎
韓老頭有些后悔,當初老大說要結婚,應該拖他個幾年的。
“曉娟廠里半年了都只發基本工資,這不才把工資補齊,您就要著急往老二家里辦了”韓江都不知道發獎金這事兒,就當老頭捕風捉影了。
以前不也這樣,聽到個風就是雨,打電話過來不是要錢就是要找人幫忙。
他又不是木頭樁子,這種事情干多了也覺得心情特不好。
“你這話怎么說的,和你跟你弟弟才是一家人,咱們才是一家人,是血親,范曉娟那都是外人了,誰生你養你的你搞清楚。”韓老頭沒好氣的說。
在老韓頭心里,老大的跟老二的就沒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