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曉娟專門跟馬大姐聊過生產線優化的事兒。
廠里第一次用上了生產線運營的模式。
分工,協作,打破以前一人制的工作模式。
馬大姐受到了很大的啟發,產品線開始任命制,選拔制,干得好的姑娘們可以通過選拔,進入到辦公室工作,但是紀律性要求也很高,上下班還要求要打卡。
結果職工們的積極性還大幅度的提高。
辦公室那邊也牽頭牽線,組織大家學習,給職工們開培訓班,效果也很好,制定了公司的規章制度,這些也集中學習,集中考試,甚至連升值考試的選拔標準,也在制度里體現了出來。
有了制度,就有規章可循,講怪話的現象也消失了。
加班費制度一公布,產線的積極性也調動起來了,馬大姐想了個辦法,每個月產線都評勤奮之星。
別說這幫姑娘誰都不服誰。
一個比一個勤奮。
現在馬大姐不怕沒人干。
“招人的事你找我就對了。”
她手里面拿著筆,一邊想一邊記錄,比如說要招多少人,年齡段,要求云云,現在裁縫可不好找,很多人寧愿在村里支個小攤,也不愿意進工廠。
廠里面的要求也不低,起碼要有個基本功。
馬大姐這種學習態度不錯嘛,以前可是自詡是文盲的她現在都開始做筆記了。
“有什么要求,你也可以提嘛。”范曉娟在她對面坐下,現在態度可好了。
“真”馬大姐不信,她范曉娟還能翻天了不成。
“你說,不能辦的咱們創造條件也要辦。”
“有你這句話我就放心提要求了,你也知道現在一般城里的孩子,能讀書的都讀書,愿意來工廠干產線的也不多,咱們產線有一半的職工,住的也挺遠的,要不我怎么會調整上下班的時間呢,都是些女孩子,晚上下班多不安全啊。”
“行,我跟廠里申請。”
“廠里能同意”以前為了個分房,能打起來。
“你放心,交到我手里,肯定保證所有人都沒怪話講。”
打了報告上去,廠里面開始招人。
不光是招人,產線也要重新整改,該裝修裝修,該增買機器就買機器。
九十年代初期,正好是吃人口紅利的時候,人力便宜,這個時候的制造業可真是賺錢啊。
廠里面也沒有拉一條生產線的能力,但是通過分工協作,出產效率提高了至少百分之二十。
廠里面把空了十多年的廢棄車間重新整理出來,要在這里重新拉一條生產線。
馬向華激情澎湃“多少年沒有看見這樣的盛況了,我剛剛來廠里的時候,咱們廠還輝煌著吶,那個時候這個車間都是人,帶我的師傅手藝很好,后來去了蘇州開店,再后來就沒有聯系了。”又感慨一聲“以前吶,能進國企當真是最好最好的了。”
時代在變。
很多人都在歷史的長河中止步不進,于是淘汰在了歷史的進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