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完了溜肝尖之后,于蘭開始做第二道菜,爆炒五色絲。
所謂五色指的就是黑赤黃綠白。
黑是木耳,紅是用的豬肚淘洗干凈后那層顏色深紅口感脆實的內肚,黃色是烹制之后的三黃雞的雞皮,綠色是萵筍,白色是千頁豆腐。
五種食材都要切成極細的長絲,用高湯沖淋控水之后下入油鍋配以川地最好的辣味豆瓣醬一起翻炒幾下就可以出鍋了。
說起來簡單,但是做起來很難,因為五種食材的質地不一樣,在同樣的火候之下它們有的會恰到好處,有的會夾生不熟,有的會被加熱過頭壞了形狀和口感。
如果想要杜絕這些問題就只有一招,細,足夠的細。
通過精妙刀工讓所有的食材都是最易熟的狀態,也通過這種方法讓整道菜所有的口感和味道都集合在一起。
于蘭爸和大姨兩人分別嘗了一那一小盤的溜肝尖之后,眼神中都流露出了驚艷。
大姨是因為本來就對吃食比較挑剔,不然也不會沒有怎么為難這個拐了她閨蜜的人了,至于于老爺子,則是發現這份溜肝尖,他無可挑剔。
色,香,味,沒有一樣是出現問題的。
再看于蘭,已經開始處理食材了。
她取出一把雙面開刃的刀對著一個豬肚比比劃劃。
伴隨著的手腕微轉,整個肚片就被她完整地取出了內里的套層,薄薄的白色的結締組織也在她的快刀之下被刮剃了干凈。
于蘭大姨的目光全程都聚焦在了于蘭的手上,實在是于蘭手上的動作太漂亮,她覺得電影好看過,戲曲好看過,沒想到有一天看到有人做飯也好看。
不是好看在外表,而是好看在功底上。
即使豬肚只留了一層也嫌太厚,于蘭把豬肚又片成了整張的薄片,最后再一刀一刀的切成了細絲。
木耳形狀多樣,想要取細長絲就要先改刀處理木耳的形狀。
于蘭從面粉水里拿出木耳再清洗一邊,然后用刀去掉木耳的蒂部,此時她又倒了一碗溫水重新泡制了一下木耳。
接著她把木耳拿起來用細長的手指捻動了幾下,再用手指往外一扯,木耳就很神奇地被她從中間撕扯了開來,變成了兩張薄片。
于蘭緊接著就把變成了薄片的木耳再切成了絲。
木耳和豬肚的肚絲算是這道菜里面最難處理的,除此之外的雞皮也好萵筍也好千頁豆腐也好都要好處理得多,至少它們質地統一形狀規整,相對來說,只要是一個水平過得去的廚子,都能處理的還算不錯。
幾種菜都切成了絲,于蘭從爐子上面端上來了一直燜在鍋里的高湯。
自從于蘭決定重新做飯之后,家里也開始養成了吊高湯的習慣,只是那香氣有些過于霸道,總有人過來要那么一兩碗。
高湯七十度以上的水溫沖洗一下所有的食材,讓食材變得柔韌又別有味道,順便還能清除掉豬肚的膻味、木耳的朽木味、雞皮的肉臭味、萵筍的澀味,也讓千頁豆腐能夠吸收到更豐滿的湯水。
過湯之后瀝干,再最后加以爆炒。
醬香辣香一起,從鍋里瞬間蒸騰了出來彌漫在這個廚房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