貼著門邊還有一個宣傳語:“每一口都是驚喜。”
走進大門能看見木質的地板和柜臺,十幾張圓木木桌,幾株不知道在那里找來的竹子盆景,在一邊的墻上掛著一只熊貓的時鐘。
三個正式工作人員,一名幫工,一名收銀加老板,一個廚子。
三個非正式工作人員,就是包括沈莫在內的三個服務生。
沈莫每個周的周一周四周五晚上要在這家店從五點工作到晚上10點,還有周六的十點半工作到十五點半,正好是不用繳工作稅的每周二十小時打工時間,每小時4磅,一個周80磅,換算成軟妹幣的話,收入已經超過了當時國內的很多人。
對于沈莫來說,這些錢能夠讓她的手頭更寬裕一些,到腐國的首都或者別的大城市的醫院去咨詢治療哥哥啞疾的方法、
周一下午五點,沈莫開始了在熊貓餐廳的第一次工作。
她的工作非常簡單,因為每天熊貓餐廳都只提供一種套餐,所以,她只要記下客人的套餐數量和飲料需求,下單給廚房,拿飲料給客人,上菜,把賬單壓到柜臺核算就ok了。
熊貓餐廳的開業第一天,菜譜是:星期一套餐,蛋包飯,煎香腸,奶油蘑菇濃湯。
看起來并不像是中餐的食譜。
剛剛開業的小餐廳生意還算不錯,主要原因大概是門口掛著打折的牌子。
蒜末洋蔥和雞肉丁的香味在空氣里飄散,沈莫一邊記錄顧客的需求,一邊皺了一下鼻子。
蛋包飯的起源多說是來源自片兒國,經由灣灣傳入國內,用蛋皮包裹著炒飯,還可以在蛋皮外也淋上一層番茄醬,口感豐富,味道層次豐滿,而且簡單容易口味大眾……
沈莫皺鼻子的原因是因為在上第一份菜的時候,她發現俞正味用的是黃油。
不止如此,從成品來看,他用的肉丁是雞腿肉。
可是這次他做的,用的是橄欖油,而且還在炒香了佐料之后點入了檸檬汁。
身為大廚你這么調皮你麻麻造么?
給第三桌上完餐,沈莫已經無語了。
在鍋里炒的那份的佐料是圓蔥,蒜末,蘿卜丁和番茄丁還有雞肉,肉比前兩份要少一些,但是蔬菜的分量要多很多……
明明是一樣的套餐,這位胡子邋遢行事懶散的主廚居然每一桌都上不一樣的炒飯。
第四份,炒飯回歸到了最基礎的圓蔥蒜末版本,但是蛋餅的氣味明顯有了變化……俞正味把高湯兌進了蛋液里……
第十份,咖喱味的……
第十一份,迷迭香的氣息……
第十二分,用烤豬肉代替了雞肉丁……
香腸倒是統一的咸香帶微甜的廣式香腸,奶油蘑菇濃湯用的也是非常普通的做法,牛奶、奶油用文火煮開,倒入口蘑片和火腿碎還有用橄欖油炒過的面粉加高湯調成的糊,上桌之前撒干面包,檸檬汁,鹽末還有胡椒粉。
簡直是,胡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