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守“包死基數、確保上交、超收多留、歉收自補”這十六字方針,打破大鍋飯,調動企業和職工積極性,促進企業生產和發展。
像現在老爸承包電子廠,就是兩年時間上交一萬塊利潤,正常繳納稅收,賺多了,那就是老爸自己的,賠了,賠的也是老爸的錢,政斧會很輕松。
歷史上華夏未來許多巨頭私營企業,都是在這時候由個人承包,或者幾個人合伙承保后出現的。
比如樂哈哈,當初就是一個校辦企業。
但是很快這些承包的企業又會迎來另外一個問題,產權不明。一些被承包時經營很好的企業,被重新委派企業領導后,迅速的衰落。不只是當初的承包人虧了,政斧也虧了,企業工人更是虧了。
那些腦子靈活,提前分清產權的,最終發展的都不錯。還有一些是被企業給踢走了,自己另起爐灶,例如布布高的斷永平,就是想要獲得小霸王的股份,結果失敗被踢走。
后來小霸王也曾靠著老品牌風光了幾年,然后步步走低。而斷永平另起爐灶的布布高,則飛快的崛起。
“爸,要不你試探一下,問問電子廠能不能出售,您干脆直接買下來算了。”章楊慫恿道。
“您看啊,現在廠子里的人,還是喊您章總工,這廠子您承包了,他們為啥不喊您章老板?那幫人不知道是誰給他們發工資嗎?”
“廠子是您自己的了,掙多掙少就沒關系了,也不必總這么藏著掖著。再說這種事兒也瞞不住多久,您跟縣里簽訂的那份合同,其實有許多漏洞。”
章楊看過那份合同,十分簡單,根本不像是專業人士弄得,漏洞太多。那么誰先抓住漏洞,誰就能占據主動權。
章偉光皺著眉頭:“你要買下那廠子,別人不都知道這廠子賺錢了?還能便宜賣給你?”
“所以啊,您得讓廠子擴張,讓人變的更多。到時候除了您,沒人敢接手。縣里怕廠子砸手里,就會賣給您。錢多花一些也無所謂,可以免去以后的麻煩。”
“具體的方法,咱們可以慢慢研究,到時候在縣里領導面前演一場戲。可這戲也不能太過了,避免縣里領導發現端倪,咱們這停產的話,損失也非常大。”
“爸,這事兒您好好想想,我聽說南方有許多廠子,可都已經賣給個人了。還有那些發行股票的企業,不就是公私合營么,這事兒并不是個例,能成功。”
楊素蘭插話道:“公私合營,跟國企變成個人企業還是不一樣吧?那不是國有資產流失么,誰敢答應啊。”
“媽,您想啊,這廠子在政斧手里管的時候,是不是每年都虧損十來萬?在我爸手里,是不是每年還能賺上五千?賣給我爸之后,如果我爸能保證營業額,那么稅收就能把這錢賺回來,實在不行,咱們還可以多安排一些縣里的人就業,這也是他們的政績對吧?”
“再說個人咋啦,個人就不是國家的主人了?國家開企業,還不是為了百姓生活更好?我爸有本事,帶領更多的人賺錢,為啥就不能多賺一些?按勞分配,也是咱們社會主義的分配方式。”
“行了,你還給你老爸上課了?剝蒜去,砸點蒜泥。這事兒,我想想再說。”章偉光低著頭搟皮,一句話也不說了。
這事兒,好像真可以試試,但是現在還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