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某一項產品不賺錢了,或者開始虧損。一些公司可能會采取一些促銷或者廣告宣傳的方式,提升銷量,獲取利潤,又或者降低成本,獲取利潤。
但是小霸王這邊不一樣,不賺錢那就不做了。可以做的電子產品有那么多,何必在一棵樹上吊死?
不是還有尋呼機、股票機什么的么,正好讓空閑下來的工人,生產其他產品。生產線買新的,老舊的生產線能改造的改造,不能改造的就賣掉。
現在復讀機明顯很好賣,而且只有智多星一家。他們跟著生產,肯定也能賺到錢。而且他們如果能成為第二家生產復讀機的廠商,能賺到的利潤肯定比想象中的更多。
之前電子詞典,他們就落后太多了,讓玉興公司搶先了,看看玉興公司發展的多好,利潤比他們高多了。
但沒關系,之前只是錯過了機會,這次抓住就行了。
還有一些新興的電子廠商,他們都是一些懂技術的人湊到一起,收購或者承包了一個破產的廠子,接一些代工之類的活。
同時,他們也都在找著自己能做的東西,還要保證產品不會很快被淘汰,同時競爭壓力還不能太大。
比如電視機,會做的電子工程師很多,可是競爭壓力太大了。前兩年長紅打起了價格戰,瘋狂的囤積21寸顯像管,造成了21寸彩電價格大降。
21寸確實是主流,卻也只是一段時期的主流。因為長紅的做法,許多公司開始主推大屏幕的彩電,25寸,27寸、29寸,甚至更大的都有了,這在之前都屬于國外進口電視機的領域。
長紅賠了一大筆錢,也導致長紅成為國產電視機霸主的夢碎了。這時候還想進入電視機領域,簡直太難了。而且資金少,做這個根本不現實,這個最少要上千萬資金才能算入門,上億資金才能有希望做大。
有一些人開始做BP機,這個對他們來說很簡單,生產起來也容易,成本也低,幾百萬就行了。只是賣的時候,卻發現不那么容易,一些人更是把老本都賠光了。
還有一些人,則一直處于觀望狀態,他們尋找的那種市場潛力巨大,且競爭壓力小的產品終于出現了,那就是復讀機。
很多人做過收音機,或者說他們當初學習的時候,第一個動手做的就是收音機。而還有一些人做過錄音機,不過此時錄音機買的人也不多了,除非是那些巴掌大的小錄音機。
現在這個復讀機,明顯就是錄音機的一個升級版,他們要努力研究,很快就能破解里面的技術,自己生產。
趁著還只有一個品牌,加入中肯定沒問題。行業第一,也無法做到徹底壟斷,總還會有其他品牌能夠發展起來,能賺到錢。
于是這段時間,研究復讀機的公司、企業、單位等越來越多,他們都想著盡快的進入其中,分上一杯羹。
甚至還有一些有點錢的老板,不知道拿錢投資什么呢,也瞄上了復讀機這個市場。他們覺得自己或許能像賣電子詞典的玉興一樣,當不了第一,也能當第二,一年輕松賺個幾千萬。
一些人下手更快,已經開始采購相關的電子元器件了。在春節前的時候,相關的電子元器件價格突然開始上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