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章楊每天玩游戲的時候,GBA正式上市了,首周銷量報告拿到手之后,他就不再關注,而是繼續玩游戲。
智多星集團開發的這個傳奇,跟他記憶中的還有很多不同,讓他也有了一些新鮮感。雖然畫面上無法跟智多星G2上的游戲相提并論,可是變化更多,地圖更大,同時在線人更多。
偶爾跟人PK一下,把對方砍翻,還是讓章楊覺得非常爽。
之所以章楊如此的放松,就因為GBA的銷量很低。Z4的銷量早已經突破了千萬臺,奔著兩千萬臺邁進。
而GBA算上預定的,首周銷量也不過一百二十萬臺,還是全球銷量。
任天堂為了GBA的全球同步首發,增加了許多研發費用,耗費了更多的宣傳資金,以為能夠讓這款產品火起來,卻沒想到數據這么差。
曾經任天堂的GB只是在島國或者北美一個市場,就能創造出一周幾十萬臺的銷量,兩個市場加在一起,一周就可能破百萬。
現在是全球市場,居然也只有這么點,還算上預定的,這就表示GBA輸了。
任天堂那邊有些搞不懂,明明他們的宣傳很好,系列游戲的續作也有,還購買了許多當初熱門的32位游戲,移植到了GBA上,為什么消費者還是不喜歡?
他忽略了一件事,當初智多星G是靠著32位游戲起家的,而且只做2D游戲,沒有3D大作。愣是靠著2D游戲的好玩,超過了嗦尼PS1,超過了任天堂N64,踩住了3DO、土星,就因為他們將2D游戲做到了當時的極致。
在32位游戲陣營方面,任天堂比之智多星是處于絕對劣勢的,尤其是2D游戲,嗦尼都比不上。
任天堂在掌機的售價上做了下調,但是游戲售價卻無法下調,因為他們買來的價格就高。沒辦法,為了擴大自己的游戲陣營,任天堂不得不做一些折本生意,所以也需要靠著價格來添補虧損。
但是智多星Z4上的游戲,價格則相對便宜,并且存儲用的CF卡質量也更好,還可以格式化之后,用在其他地方。
更何況Z4的設計極為新穎,多少人說這個外觀設計就值五十美元。所以哪怕價格高,他們也愿意,屏幕還更大呢。
任天堂本想著在32位掌機上,彌補之前GBC跟Z3之間的差距,讓人們重新認可他們掌機王者的地位。
甚至這次GBA還用了跟NGC聯動的策略,開發費用都多花了很多錢,卻還是失敗了。
從首周銷量就能看出來,大家對于聯動并不太在意,因為本來購買NGC的玩家也不多,128位電視游戲機的霸主,依然是智多星G2。
跟失敗品聯動,能帶動銷量?
電視游戲機跟掌機的市場本來就不同,雖然聯動算是一個特點,可沒有也無傷大雅。更何況如今任天堂還是那些游戲人物,比如超級馬里奧,不斷的更新,大家已經要玩膩了。
就是一個小人闖關的游戲,每個劇情都差不多,又能有多少吸引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