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每天也不用閑坐著,可以一起玩電腦。玩游戲、看電影什么的都行,不費腦子。
而要想開連鎖的手機賣場,那需要的資金可就更多了。哪怕只是一個市的連鎖,你總要每個區都有吧?
太小了,別人不愿意進,而且覺得你種類少,沒興趣。要想開大的,就要每個品牌都有,貨品種類要齊全。
國內有三十個手機廠商呢,每個廠商現在主流的也有十款手機,每款你哪怕只有十臺的貨,那就要囤貨三千臺。
一個市弄五個店,就要一萬五千臺,那就要幾千萬才行。
國內此時有幾千萬的人,很多都選擇自己開個廠子什么的,很少有會想到做手機連鎖賣場的。
就算是要賣什么東西,他們也會選擇賣車這樣的大件,一樣壓錢不少,可賣出去賺的更多。再說了,賣車一般都是代理加盟,他們不需要進貨的錢,只要壓一筆保證金就行了。
也就是說,暫時和黃使用的這種銷售模式,智多星在國內模仿不了。
他們已經跟移動、聯通和郵政簽訂了協議,對方也將他們的產品擺在了最顯眼的位置。可就兩款啊,再顯眼又能有什么用?
別人的品牌一放都是兩三排,只有他們的就擺出兩款。好在現在移動等公司將手機按照價格進行分柜臺了,三千多塊的擺在最顯眼的位置,因為利潤最高。
隨著智多星的手機廣告逐漸發酵,大家也對智多星有手機這件事越來越能接受了。很多購買了智多星手機的用戶也反饋,這個手機很好用,沒什么問題。
也還有一些人不相信,你才買了多久啊,或許再過兩個月就出問題了,這種貴的東西,一定要抗用才行。
手機在許多家庭看來都是大件,要跟電視機、洗衣機什么的一樣,最好能用個十年八年的,甚至再長一些時間就更好了。
或許現在很多人都想不到,他們沒兩年就會換手機,換新款的手機。
所有的手機廠商其實都有一個共識,那就是誰能將消費者對手機的消費頻率增加,誰就能掌握更大的市場。
功能機時代,三防是標準,其中諾基亞的最出名,很多人都說諾基亞的手機硬的能砸核桃。
到了智能機時代,三防的標準就大降。那么貴的手機,所有人都小心的呵護,誰舍得摔啊。如果真摔壞了怎么辦?廠商會非常高興,你總得換新機啊。
那時候手機已經成了大家的生活必需品,沒有手機會非常的不方便,他們才不擔心你不買手機呢。
所有的智能機,基本都不抗摔,屏幕易碎,你換哪個品牌的都一樣。
發現智多星手機在東南亞地區賣的比想象中的好之后,斷永平又過來跟章楊商量,是否可以推出俄文版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