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毅見赫丹巴特爾把話說得掏心掏肺,決定再要點好處。
于是他提出把齊大山父子也送給自己。
鐵匠對于蒙古部落一樣的不可或缺,否則馬掌都成問題。
黃毅是已經知道了咔嚓固特部有三個鐵匠,而且沒有死于混戰的情況下,才提出這個要求。
之所以選擇另外要求,是因為那三個鐵匠是父子三人,都是蒙古人。
接二連三打仗,繳獲了不少盔甲,絕大多數需要修理,鐵匠越多越好。
赫丹巴特爾心里有些不愿意把齊大山父子送給黃毅。但是又不想為這件事讓第一功臣失望。
然后他居然靈機一動,陪著笑臉開口向黃毅索要夜里能夠發光的“神器”。
兩次夜襲都是戰損小收獲大,“神器”不僅僅是引領騎士們的發光物,還是騎士們的精神支柱。
赫丹巴特爾早就惦記上了,只不過他要臉,實在不好意思開口要。
今天趁著黃毅有所求,他豁出去了。
額!黃毅心道:這個頭領也學會討價還價,也知道各取所需了,孺子可教!
他能說什么,只得說如此“神器”理應獻給偉大的頭領。
他心里已經想好了,以后可以把手機放沖鋒衣胸前的口袋里,沖鋒衣一樣的防水。
赫丹巴特爾見黃毅答應了,還有點不好意思,嘰里咕嚕說了很多感謝的話。
黃毅雖然心里暗笑,但是臉上裝出悵然若失的表情。
黃大智、黃大勇幾個已經基本上問清楚了。
有可能是建奴執行的是先軍政策,所作所為都是為了強軍,故而需要鐵匠,不會把鐵匠賣來大草。
所以一百幾十漢人中,有以前做過皮匠、泥瓦匠、窯匠、木匠、漆匠、裁縫、補鍋匠的,就是沒鐵匠。
當然,來到大草原為奴后,漢人奴隸都學會了放牧、養馬。
打贏了,財物、人口、牲口等等翻了倍,赫丹巴特爾和喀嘞圖等等都牽掛著營地里的妻兒。
咔嚓固特部的財產、物資、人口都是戰利品,都得南下跟原部落匯合,壇壇罐罐雜七雜八何其多也,遷徙速度堪憂。
以一天走三十里計算,也得超過十天才能到達。
赫丹巴特爾和喀嘞圖等等商量后,決定帶走八十參與攻擊的精銳騎士和原咔嚓固特部的四十幾個青壯年。
跟來時一樣,一人至少兩匹馬,只帶三天的干糧和馬料,爭取兩天內趕回出發地。
剩下的人馬、物資、牲口等等全部交給黃毅率領,如果出現意外,及時派出哨騎報信。
赫丹巴特爾分頭行動的決定黃毅支持。
也充分說明這個頭領蠻能思考。
跟著赫丹巴特爾走的絕大多數是原班人馬,是裝備精良的生力軍,帶上新歸降的咔嚓固特部所有的青壯年,不怕這些人有異動。
況且這些人的妻兒老小都在后面黃毅的隊伍里,必然投鼠忌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