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毅的隊伍很龐大,只可惜是樣子貨,能夠騎戰且在跟建奴披甲人一對一廝殺時不落下風的青壯年騎士只有阿木古楞哥兒倆、察喇合等等九個。
他們都是黃毅管理的蒙古人,赫丹巴特爾刻意留下他們是為了增強遷徙中隊伍的實力。
黃大智、黃大勇等等和一百多蒙古少年勉強能夠騎戰,估摸著跟建奴披甲人遭遇,或者跟正經八百的蒙古騎士對決,二打一都夠嗆。
但是外人又不知道這個隊伍里絕大多數是老人和少年,只能遠遠地看到這里有三百多背著弓箭、揮舞蒙古刀的騎士。
赫丹巴特爾信任黃毅,把隊伍交給黃毅絕對放心。
況且他也是有私心的,這個隊伍里的人口都是剛剛繳獲的,根本沒他的親人,即便被某個部落襲擊了死傷遍地又待如何?
大不了他繼續帶上生力軍報復回來。只要黃毅不被打死就不算吃虧。
此時的黃毅在赫丹巴特爾心目中是神一樣的存在,是千金不換的……
來時疾如風,去時拖家帶口慢吞吞。
覺得無聊的黃毅從能夠騎馬射箭的所有蒙古男人中挑出一大半,組成有老有小的六隊,每隊三十三人。
他親自帶一隊。
準備干嘛?當然是把望遠鏡里能夠發現的蒙古家庭或者微型部落全部吞了。
每一次都是黃毅觀察好目標后派出至少三隊人馬圍追堵截。
這是為了擴大部落而戰,盡可能采取逼降的方式。
黃毅能夠料敵于先,可以預先布置一隊人馬正面推進、兩隊人馬迂回包抄,逃跑技能與生俱來的蒙古人也跑不脫。
一路行來,幾乎沒有殺戮.。
因為瞧見三十三騎排成十一人的三列隊伍迎面沖來之時,兩三個被獵捕的蒙古青壯年的唯一選擇就是逃,發現后面還有更多人馬堵截,都選擇下馬投降無一例外。
他們又不知道沖過來的一隊人馬僅僅是樣子貨,能夠騎戰做得到短兵相接的只有幾個人而已。
最后的結果很好,七八天時間內,十一個蒙古家庭歸順,黃毅的隊伍里新增加了十九個青壯年騎士。
黃毅不欺負人,把這些人逼降后,發現漢民奴隸予以沒收,不收繳他們的財物。
宿營時還帶上他們一起喝馬奶酒吃羊肉,漸漸地這些蒙古人就沒了逃走的意圖。
第九天,帶著三隊人馬故意偏離遷徙路線三十里的黃毅終于發現了大魚。
那是個能夠瞧見四十幾個蒙古包的小部落。
草原名族的尋常人家都是搭建一個至多兩個蒙古包,擁有四十幾個蒙古包的部落可以推算出擁有男丁總數不低于三十,不高于六十。
黃毅手里已經多了十九個青壯年騎士可用,戰斗力增強了不少。
他當機立斷,集中兵力吞下剛剛發現的小部落。
黃大勇、黃大智、阿古達木立刻回頭去聯絡另外三個隊伍。
此時的六隊人馬實力又增強了不少。
那是因為補充了十九個青壯年騎士和二十幾個能騎馬射箭的少年、老者。
人數懸殊,直接攻擊,用不著陰謀詭計,更加不能分兵,二百四十幾騎直接平推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