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置室挺好的,上什么手術呀,又累。”
高大偉呵呵笑道:“也不見得能掙多少錢。”
方樂這才想起來,現在是九十年代,這個時候還屬于以藥養醫的階段,藥價相當高,同時各種耗材、器械的價格都不菲,反而是服務費并不高。
了解醫療行業的人都清楚,醫療機構的經費來源主要包括三個方面,第一個是地方財政撥款,第二是醫療服務收入,第三則是藥品差價收入。
醫療行業是相當燒錢的一個行業,九十年代,國家財政遠沒有后十幾年那么寬裕,全國現在還在大力發展經濟,提升全民收入和財政收入。
這個時候,用于醫療撥款和醫療補助方面的資金就相當有限了。
沒有財政撥款支持,各大醫院還要發展,就必須自力更生,而以藥養醫正是以醫生的勞動來實現藥品的高附加值,以藥品的高利潤拉動醫院的經濟效益,維持醫院的正常運轉。
以藥養醫,說穿了就是醫院實際銷售的藥品價格要比市面上銷售的藥品價格高出很多,耗材和醫療器械也是如此。
所以在10年之前,如果醫生開的藥能在外面藥店買到,大多數人都是不愿意在醫院拿藥的。
藥價高,耗材貴,人工服務費低,外科醫生的收入就受到了很大的限制,遠沒有以后不少人說起的什么金眼科,銀外科之類的說法。
這個時候,無論是門診還是住院部,醫生們都可以多開藥來增加收入,醫院本身也是鼓勵醫生們多開藥的,所以這個時期,相對來說內科其實是比較舒服的。
外科醫生只負責做手術,基本上不開藥,一臺手術手術費并不高,忙的時候可能幾個小時甚至十幾個小時,還沒有人家內科醫生多開幾盒藥收入高。
在急診科這邊,愿意上手術的人多一些的原因,反而是不少人想著學到本事脫離急診科,轉去專科科室。
高大偉早沒這個想法了,在處置室這邊,他也算輕松,收入不低,也就是沒有上手術的醫生地位高罷了。
八十年代末,國家其實就出臺過《關于擴大醫療衛生服務有關問題的意見》,要求正常醫療任務前提下,可建立特診室,配備高水平醫護人員,提供高質量服務,實行高收費,向社會開放。
不過這個政策的實行程度各地不一,各醫院情況也都不相同。
這個現狀的改變,還要等到2006年,國家出臺整改文件,提升醫護人員的服務費,嚴格控制藥品價格,打擊以藥養醫的情況,現狀才逐漸改變,到了10年之后,醫院大多數藥品和外面零售藥店的藥品價格幾乎沒多大差距了。
西京醫院其實還好一點,畢竟是秦州省最好的醫院,背靠軍醫大,實力雄厚,外科醫生的待遇比起其他一些醫院要好一些。
其實也正是隨著服務費的提高,外科醫生的整體收入增加,外科方面才迅速發展起來,八十年代之前,我國的醫生嚴重缺乏的,特別是一些外科領域的醫生,嚴重匱乏。
方樂和程云星說著話,矮個子住院醫已經帶著患者進來了,開始清創消毒。
就在方樂在處置室這邊處理患者的時候,急診科科主任韓勝學則接到了院辦的電話,到了醫院行政樓。
“劉院長!”
韓勝學敲了敲門,進了劉長勝的辦公室。
進了門,韓勝學就注意到,劉長勝的辦公室沙發上坐著一位三十三四歲左右青年,青年穿著考究,坐在沙發上,很有氣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