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夫教導你多少次,一個大夫重要的不是你身份有多高貴,醫術有多高明,而是要有醫者父母心的處事態度。
咱們行醫為了什么?治病救人!若天下百姓患了病都能自救,老夫甘愿買上幾畝薄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說的好!”鄭潮鼓掌,“老王,我發現你現在的境界是越來越高了,放心,只要你如此做,不僅不會失業,反而身價倍增。”
鄭潮說的是實話,這個方法正是后世藥店的經營模式,后世那么多藥店,你啥時見過醫院因此倒閉了?
“我說的這種方法,只有對簡單的病癥有效,我統計過,今天來醫館看病的病人,九成都是這種的類型,給他們開方子,不僅不賺錢還耽誤時間。
如果把他們分流出去,老王就可以專門針對那些疑難雜癥出手,這樣既輕松,又能凸顯你的品位,最關鍵的,是咱們賺的錢反而更多。”
正心愣道;“為什么會多賺錢?師傅明明看得病人少了啊?”
“笨,一個普通病人,你師父給人開藥方,只賺兩文錢,看一百個才兩百文。
有給這些人看病的時間,完全可是治療五個疑難雜癥,一人咱賺他一百文,也有五百文進賬,你說為什么能多賺錢?而有‘仁心堂’這個金字招牌,最不缺的就是疑難雜癥病人,”
“師公,還是你厲害,我怎么就想不到呢?”
商量已定,鄭潮第二天便掛出招募人手的告示,誰知告示貼出來,沒有招到人不說,反而把老村長招來了。
老村長見鄭潮的第一眼,就指著門口的告示問:“這怎么回事?”
鄭潮實話實說:“我們需要人手,想著招兩個人,不行嗎?”
“為什么不事先通知老夫?”
鄭潮懵圈了,我自己的店招兩個人店員,還得經過村長同意?
老村長一把將告示揭下來:“你招人可以,必須是土囚村本地人。”
鄭潮撓撓頭:“要是他們不愿來呢?”
“不愿來?他們巴不得呢,說說你想要什么樣的,一會老夫就把人帶過來。”
鄭潮想了想:“能識字就行,最好年輕一點。”
“等著。”
半天后,老村長果然領來四個男子,他們都是十五六歲,一副精明干練的樣子。
這下輪到鄭潮驚呆了:“他們都識字?”
這時代百姓識字率極低,也只有官員鄉紳地主的后代才有機會。
老村長得意道:“別的地方自然不行,唯獨咱村例外,忘了路西那些罪囚了?進士比舉人都多,以老夫的地位,讓他們教人識點字,還不是輕而易舉。”
鄭潮看著眼前的老人,佩服的豎起大拇指。
十年育樹百年育人,對方之高瞻遠矚,別說一個村長,就算知縣知州,也不一定做得到。
人員既定,其他就好辦了,經過鄭潮的簡單培訓,這四人只用一天就進入了上崗實習期,第三天已非常熟練,天天被病人包圍的王一針頓感輕松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