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到劉焉后,公孫瓚也是一喜,隨即駐足拜道:“太守大人好大的雅興,竟有功夫在這里列陣迎接某家,這陣仗未免也是有些太過了吧。”
原來,劉焉此番前來迎接公孫瓚,不止是他與鄒靖兩人,其更還帶出了一隊兵將列陣于道路兩側,如若不是公孫瓚知曉劉焉性格軟弱并且其與自己一向交好的話,公孫瓚都該要猜測,這劉焉是否想要就在此間結果了自己了。
壓下心間疑惑,公孫瓚靜待劉焉答復,隨后過不多時,則見那劉焉垂頭嘆息道:“唉,公孫將軍您卻是不知,您雖然兵出遼東,深入草原大敗了那烏桓一族以及鮮卑一部,可是那偌大草原,鮮卑也不止一部,如今那軻比能所部鮮卑兵眾,正在代郡附近犯邊,老夫這不也是擔心會遇到鮮卑賊人,無可奈何之舉嘛。”
公孫瓚明顯感覺到,當劉焉談及那鮮卑軻比能部犯邊代郡之時,在其身后所立的鄒靖那雙眸之中的黯淡無光。
是啊,身為武人,最大的夢想便是能夠征戰沙場,及時馬革裹尸,也不負這一身所學。可鄒靖卻只能被強行留在這劉焉身邊充當起保鏢的職責來,也實在是可惜。
不過,以前自己不能對這些軍隊指揮調度,可如今自己乃是大漢駙馬,安遠將軍,專門負責邊關對外戰事,所有邊關軍隊都可為己所用,既然如此,那這些被劉焉帶出來保護自己的精銳部隊,自己可就笑納了。
隨后便聽得公孫瓚怒而喝道:“鮮卑竟如此可惡,他們犯我邊界,爾等卻只在此畏首畏尾,又怎能算得好漢!”
見公孫瓚突然發怒,劉焉顯然被嚇了一怔,喃喃道:“額,公孫將軍,我們,”
有話好說四字還沒有說出口,劉焉等眾便又聽得公孫瓚喝道:“大丈夫當持三尺劍,立不世之功,如今鮮卑異族犯我家園,爾等可愿隨某同去,保衛家園,將那些鮮卑異族驅趕出境!”
公孫瓚這一番言語,說得在場兵將各個熱血沸騰,只恨不得立刻就跟隨公孫瓚同去邊關殺敵,即便馬革裹尸,也不枉從軍一回。
在這些兵將之中,尤以那鄒靖為最,不過其身為校尉,自然不能同那些莽夫一般意氣用事,只得小聲提醒道:“可,公孫將軍,敵人眾多,您看我們是不是該好好打算一番。”
這時,只聽得公孫瓚昂首傲然說道:“雖千萬人,吾亦往矣!”
此刻,公孫瓚的形象與這八個字深深得刻印在了劉焉,鄒靖,此間一眾精銳兵將,以及跟隨公孫瓚同來的張飛,典韋,臧洪,荀攸的腦海之中。
“閑話少敘,愿隨本將同往代郡御敵的,隨某同去,如若不愿,亦不追究!”
留下這句話后,公孫瓚便改變方向,朝那代郡行將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