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安特地跑了一趟當初小喵帶他去過的那家珠寶店,向兼營煉金素材的茱莉婭夫人購買水銀和紅磷。
這兩種素材都不算貴,喬安花了不到一千金杜加就把店里的庫存清空。
茱莉婭夫人做成一筆大買賣,很高興地給他打了八折。
喬安把水銀和紅磷帶回家,算上自備的兩口袋鉆石和貓眼石,光是這些材料的總價值就高達10萬金杜加,可供施展“震懾徽記”100次,應該夠用了。
喬安把紅磷、鉆石和貓眼石研磨成粉,與水銀混合,施展“神話鬼斧神工”,使粘稠的糊狀混合物充分結合,塑型為環狀,如同一只巨大的手鐲。
這樣的“手鐲”,都足夠給山丘巨人當腰帶了,喬安得先附魔3環“縮物術”,使之收縮到與自己的手腕相匹配的尺寸。
水銀和紅磷都有毒性,而且易于揮發,貼身佩戴對健康有害。
喬安施法為手鐲包裹了一層秘銀外殼,一來防止揮發,二來避免皮膚直接與有毒材料接觸。
至此,魔導器的胚材就完成了。
接下來是附魔工藝。
喬安先在手鐲上描繪出第9號盧恩符文“Hagal”,這個符文的寓意是“阻礙與扼制”,正適合作為“震懾徽記”的附魔載體。
花了十分鐘時間,喬安順利將“震懾徽記”鐫刻在手鐲上,過后試著激發了一下,效果不錯——窗臺上正在啾啾合唱的一群麻雀慘遭震懾,呆若木鳥,一分鐘過后才恢復清醒,罵罵咧咧地飛走了。
……
去年冬天,喬安與尼福爾海姆的“冬女巫”蓋娜合作撰寫了一篇研究鬼婆和女巫集會的論文,投給了瓦雷斯世界最高級別的學術期刊《奧法探索》。
轉眼到了1625年3月初,這篇題為《集會的奧秘》的文章終于發表在《奧法探索》的春季刊上,喬安和蓋娜并列一作,編輯和同行打出的學術評價高達89分。
3月8日,喬安在萊頓學院收到羅爾斯大師轉交的樣刊。
其實早在兩周前,他就在丁尼生總編的來信中得知這篇文章即將發表,而且總編先生還對他的合作伙伴蓋娜女士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指點喬安往后多跟這位冥河女巫合作,多寫幾篇關于尼福爾海姆的文章。
換做兩三年前,喬安剛進入學術圈那陣子,怕是聽不懂丁尼生先生的言外之意。
為什么總編先生建議喬安多寫關于尼福爾海姆的課題?
因為對于瓦雷斯世界的學者而言,曾經被魔霧籠罩的“霧之國度”就好比一個“黑箱”,人們知道有這么個地方,但是并不了解當地的具體情況。